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三年行动》分为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部分。
《三年行动》指出,深入实施“文化润滇”行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彩云奖”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万场次以上。组织“文艺轻骑兵基层行”“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演出3万场以上,惠及群众1000万人次以上。加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加强现代科技应用,高水平建设大理太和城、晋宁石寨山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考古工作力量,加快考古发掘工作成果转化利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加快推进滇缅公路联合申遗,配合做好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云南段)申遗工作。认定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持续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开展非遗资源调查,推进非遗数据库建设。推进云南非遗馆、非遗工坊建设。健全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0名、非遗保护基地50个、非遗工坊100个。加强非遗研究,出版非遗研究理论成果。建立非遗传播体系,塑造云南非遗公开课品牌。高标准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三年行动》提出,全力实施旅游兴滇行动。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规划建设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10条最美乡愁旅游带,推出山谷花海、茶咖果蔬等10条乡村旅游特色线路,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100个以上,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点300个以上。推动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优化城乡旅游环境,建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和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推进滇菜创新,开发“茶宴花餐”,塑造“滇味正源”美食品牌,打造标志性美食街区、特色餐饮和风味小吃。推广“村民+合作社+平台企业+专业运营机构”的乡村旅游多元发展模式,形成“景区带村”发展格局,力争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3500亿元。
突出发展红色旅游。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推进威信扎西会议旧址、寻甸柯渡红色教育基地、会泽水城红军扩红旧址、元谋龙街渡等重点项目建设。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等“五个故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推动创建2家以上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个以上。
积极开展跨境旅游合作。与周边国家共建昆明—老挝万象—泰国曼谷、昆明—越南海防、昆明—缅甸仰光3条跨境旅游走廊。培育打造滇越民间友好之旅、中老铁路休闲之旅、中缅胞波情谊之旅3条跨境旅游精品线路。以勐腊、瑞丽、河口、麻栗坡等边境县(市)为重点,规划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发挥仰光、金边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和境外中华乡愁书院、华文书局作用,办好中缅媒体双城论坛、跨国春晚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