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红河现场推进会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19项指导性指标已全面完成12项,其余指标正在加快推进,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持续增强,“好”的效应更加明显。
省级已统筹下达建设资金137.9亿元,全省25个边境县(市)计划实施的14537个项目已开工92%、完工78%,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实现电网供电可靠率、自然村通硬化路和5G网络覆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0%……自2021年11月云南省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聚焦“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运用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项目工作法做实项目支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6个方面现代化的19项指导性指标,全面摸清底数,查找差距短板,制定具体工作清单,倒排工期、倒推进度,挂图作战,逐个销号,确保如期结硬账、交好账。指导25个边境县(市)在2021年编制好建设方案和项目计划清单的基础上,优化细化实化“一村一方案”,做好做实项目储备,同步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财政一体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库统筹管理,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已超额完成资金保障任务,各边境县(市)计划实施的项目已开工13083个,完工10204个,各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通过以项目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得到不断优化,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水、电、路、信、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边境各族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抵边村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一线工作法助推发展提速。坚持问题导向,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建立由省民族宗教委领导班子和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对口联系指导各边境州(市)的工作机制;选派50名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一线督导员进驻25个边境县(市);联合省科技厅选派60个科技特派队专门服务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会同省级相关单位开展常态化督导调研,与各边境州(市)、县(市)一道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建议。督促各边境州(市)、县(市)建立挂包机制,聚焦重点任务,在一线推工作、解难题。目前,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电网供电可靠率达100%;累计建成自然村硬化路1278.68公里,实现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的目标;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624处,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90%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完成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5G网络建设,覆盖率达100%。
典型引路法强化示范引领。坚持“小切口大主题”“小步跑快节奏”打造典型,健全完善发现、培树、宣传、推介机制,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优秀范例,把基层的实践和创造总结起来,把先进经验和成功范例提炼出来。进一步加强省、州(市)、县(市)三级经验交流,2021年以来,先后在临沧市、保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磨憨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工作通报、现场观摩、现场交流、现场点评,期间穿插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和调度会等形式,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聚焦产业富村、生态美村、文化睦村、治理兴村、开放带村、守边稳村等持续发力,确保今年内高质量完成19项指导性指标建设,努力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示范,不断巩固提升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记者 李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