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乡老卡小组是一个汉族、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子。近年来,河口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县委关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指示精神,探索出了抓谋划、抓民意、抓基建、抓引领、抓经济的“五步工作法”,全力打造边贸助推型幸福村寨。
拉卡村一角
抓谋划,因地制宜谋幸福
科学编制规划。依托河口、马关、越南(孟康)三地交汇点省级通道优势,立足村组资源、人口、经济、产业、设施、用地、风貌、发展定位等实际,科学设计《建设规划老卡边境幸福村草图》。草图涵盖中越综合交流贸易市场布局、村组风貌管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并将草图的刚性管控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建设示范村寨。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一村一策”“一户一方案”,打造出既具地方特色又能体现标准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变“小村寨”为“大示范”,有效起到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
老卡村墙体画
打造绿美家园。切实做好村庄绿化美化,把拆临拆违、强边固防文化墙、党建主题广场、“四小园”建设等作为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村庄面貌逐步从“建起来”到“绿起来”、从“管起来”到“美起来”。
抓民意,党群共建强协作
强化干部带头。成立工作专班,针对村小组37户群众开展走访入户宣传150余次,对不同群众的问题给出不同解决方案,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改造建设。村“两委”、村党组织书记、村小组长走进群众家中宣讲政策、听取民意。村“两委”会同专班人员、村小组干部、设计方、项目监理、群众代表共同规划,制定《老卡边境幸福村建设规划图》,通过效果分析会,对改造建设效果进行讨论评估、优化调整。
加强党员示范。党员干部主动参与规划,提出意见建议,带头拆临拆违,配合施工队先从自家拆除,再带领群众参与投工投劳,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房屋拆除工作,形成“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氛围,激发群众“我的家乡我参与、我改造、我建设”的热情。
突出党群共建。构建“支部促动、党员带动、干部行动、群众主动”的“四动”模式,召开群众会议、专班会议50次,发动辖区党员积极配合参与边境幸福村改造建设工作,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边疆建设的强大动力。党群关系由“你和我”变成“我们”,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舞台上成为“一家人”,有效推动边境发展稳定上新台阶。
抓基建,夯实基础促发展
抓硬件提升。深入推进村公共设施提档升级,打造文化墙300余平方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100余平方米、“民心向党”环形示范路1000余米,安装国旗、党旗48面,打造崇德向善长廊走道200余米,建设“四小园”46处。
抓“软件”提质。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提升边境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好边境群众就医、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村小组22户居民住进了单元楼,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抓环境提优。以老卡中越交易集市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拆临拆违22户,修复水管网2000米、公厕改造2座,提升改造老卡通道市场2600余平方米。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农产品加工厂以及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完成,老卡村正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迈进。
抓引领,统筹推动见实效
强化党建引领。依托“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项目,融入党建引领、强边固防和中越民族交融等文化元素,党员干部带头悬挂家风家训牌,打造“红色”飘扬的边境文明村小组。参与“无毒村”“无走私村”“平安乡村”“最美边境幸福村”“善行义举榜”、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比活动。创建道德小广场试点,利用“红黑榜”,激发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内生动力。
深化宣传教育。以“党建+边贸助推型幸福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感恩教育,党员干部做到示范引领,坚决遏制各种恶习、陋习,引导群众自觉做到“鸡要关,狗要拴,猪圈养,牲口出门要带铲”,提升广大群众改善人居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人性管理、弹性管理与自治管理相结合,持续改善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美丽乡村建得好、人民群众管得好。
抓经济,多措并举增收入
走出去学经验。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厘清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出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道路。村小组先后3次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砚山县和红河州开远市、弥勒市等地学习产业发展经验。
沉下来盘家产。组织党员群众拆墙透绿、种植花草、收家治家,在屋子、院子、寨子开展“六微”建设,逐步实现“出门看花、弯腰摘菜、伸手摘果、庭院创收”。2022年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96.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0元。
钻进去谋出路。通过“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乡镇领导”包保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指导乡村盘活资金、资产、资源等各类要素。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探索股权流转、抵押和跨社参股等股份权能新形式,拓宽集体资源转化为资本的途径。用好“一平台、三机制”,推广运用集体经济强村“十法”,制定“一村一策”方案,因地制宜发展玉米、水稻、大豆、砂仁等作物、药材,2022年,老卡小组集体经济达11余万元,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