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绘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图景。
传承“拉勐精神”,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边疆和谐稳定
拉勐是普洱民族团结的楷模、边疆安定的英雄。1950年底,拉勐出席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并于1951年元旦在普洱红场用佤族习俗剽牛结盟,与26个民族代表一起竖立民族团结誓词碑,为佤山解放事业和各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拉勐”精神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之根。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逢“清明”“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西盟县组织党员干部和当地群众到拉勐纪念园开展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两小一大”工程作用,组建民族文艺宣传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方针和政策,把拉勐精神纳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根铸魂”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示范点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度融合。
二是“拉勐”精神筑起边疆稳定之魂。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连续6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支撑+群众主体”基层治理模式,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深入实施“先锋强志”“乡村领头雁”“西盟工匠”等系列选人、育人、带人、管人、用人的办法和举措,推动乡村治理走向规范化、长效化;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是“拉勐”精神坚定民族发展之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和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普洱市“两示范一胜地”建设,大力实施“4大行动、30项具体举措”,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坚决扛起时代重任,带头拼、带头闯、带头干,唱响担当实干兴西主旋律,推动西盟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唱响“阿佤人民唱新歌”,推进民族团结事业融合发展
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佤山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在《阿佤人民唱新歌》铿锵旋律的牵引下,佤山各族儿女团结拼搏,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一是阿佤人民唱响团结和睦之歌。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探索出“创建+N”的“西盟经验”,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西盟示范,树立了良好的国门形象。2019年,成功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共西盟县委、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西盟有限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13个,县级文明村镇29个。
二是接续奋斗巩固成果筑基石。制定出台了《西盟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26个政策文件,派出34名第一书记、125名驻村工作队员、3689名干部,持续压实“四级责任”“五支队伍”协同作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和力量总体稳定,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有序推进1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精品示范村3个、美丽村庄20个,全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抓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大事。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9.79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基层首诊率、县域就诊率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7%以内,医疗、养老保险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低保应保尽保、临时救助应救尽救,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弘扬民族团结“盟誓塔”基因,构建和谐共融精神家园
民族团结盟誓塔是西盟佤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旗帜,在红色旅游、党政学习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焕发新生机,是“共产党怎么说,阿佤人民怎么做”的生动实践和具象化表现。一是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多年来,西盟县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团结“盟誓塔”精神和忠诚、团结、进步、和谐的“拉勐精神”,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教育、引导全县各族群众,争做爱国爱党、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模范。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铸牢“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共融共存、和谐并进,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怎么说、阿佤人民怎么做”的铮铮誓言,聚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全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开展新时代西盟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暨“强国复兴有我”主题诵读活动71场次1.1万人次;提升公共场所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覆盖度,在全县40个村(社区)大力实施中华文化视觉工程,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双推进”展示馆、中华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在景区景点宣传策略、导游解说、互动体验等内容中融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
三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实施“反制、铸墙、净土、攻心”四大工程。组建志愿服务队150余支,全县注册志愿者1.84万余名,建立城区志愿服务站点35个。2020年以来,取得行政执法资格人员达526人,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02万件,受理各类审查起诉刑事案件134件,受理刑事民事案件701件。“八五”普法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考核荣获市级“优秀”等次,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西盟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