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支那乡有18.1公里边境线,下辖2个边境行政村,主要居住着汉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近年来,支那乡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边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着力构建强边固边富边新格局。
聚焦“基础牢”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要致富先修路,支那乡大力推进边境村基础设施建设,5个抵边自然村通村道路全面硬化,2个边境行政村18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农村自来水接到家家户户,水质安全达标,“以前吃水要到山边洼子挑,现在自来水管都接到了灶台边。”傈僳族群众密进春高兴地说。如今,5G网络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广大群众能更便捷地坐在家里知晓天下事、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
聚焦“产业兴” 积极探索产业发展
支那乡充分发挥边境村山好水好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高山野生茶和刺竹笋采摘、林下草果种植,投入150余万元积极改造提升草果园、刺竹笋,投入100万元建成野生茶加工厂,投入120万元建成草果加工厂,投入150万元建成刺竹笋、黄笋加工厂,投入150万元建成油茶加工厂,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不仅鼓了群众“腰包”,还鼓了村集体的“钱袋”。同时,规范运行农村专业合作社2个,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让广大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环境美” 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引导广大群众常态化开展家园绿化美化行动,清除农村河道沟渠垃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全覆盖,投入314万元完成边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以前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直排在村寨巷道上,发出阵阵恶臭,现在建成了污水收集处理池,村寨环境好多了。”芦山村上勒马靠村民小组群众董腊科说。现已建成卫生公厕9座、户厕680座,大大改善了边境村民小组和群众的生活环境。
聚焦“生活好” 全面改善群众生活面貌
支那乡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支持和扩大草果面积近3万亩,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所有边境村幼儿园和小学实现百兆光纤接入,具备了开展远程教育的条件。芦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春荣说:“现在我们的傈僳族同胞也可以享受现代化教育,在家里都可以上网课了,换做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教育现代化让边境村群众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
聚焦“党建强”“边境稳” 推进平安幸福边境建设
支那乡2个边境村的13个基层党组织已完成规范化创建,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均达100%,党群和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和谐。村党组织高度重视边境和谐稳定工作,5个抵边自然村全部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17个自然村全面建成标准化篮球场,并配备相应文体设施,各民族兄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奋斗在一起。重拳打击边境走私、偷越国(边)境和吸贩毒等违法行为,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和宗教因素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谋发展。“在我们支那乡,不论哪个民族,大家基本都能听会说对方的民族语言,说明了我们这个地方各个民族是真正团结在了一起。”支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学明说。“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共筑中国梦”的标语在小巷家边随处可见,芦山村和支东村成功创建成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边境村村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如今的支那乡继续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各民族不断奋斗,努力绘就属于他们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