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做好“阵地+活动”“融合+服务”“景区+文旅”“三篇文章”,全面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聚力做好“阵地+活动”文章,有效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积极搭建高校牵线、东西协作、建立友好学校、实训体验、支教服务等交流平台,有效推进6000多名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对口帮扶等机会,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先后组织130多名各族学生参加科学营交流活动,各族青少年实现了出省“交流梦”。以实施东西协作计划为契机,通过职教帮扶共输送600多名学生到上海等学校学习,圆了各族青少年求学“交流梦”。县一中、县二中等学校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学校建立“友好校”,促进各族青少年跨省区、跨校区交往交流交融。7月26日,北京研学团8名小学生到施甸县“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开展研学活动。施甸县每年组织近万名中小学生到五楼明德小学田园教育实训基地和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田园教育实训和红色精神体验活动;举办2023年施甸县青少年篮球赛,共有全县13个乡镇、5所县直学校的66名各族学生参赛。利用当前的暑假时间,大理、临沧、楚雄以及山西农业大学、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26名支教老师到施甸县开展支教活动,帮助各族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和文化;邀请昆明理工大学民航与航空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到施甸县开展航空科普教育活动,组织50名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平洞开展“学榜样 逐梦想 绽青春”主题活动,现场学习交流邓子龙将军、杨善洲老书记、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等先进事迹,激励各族青少年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聚力做好“融合+服务”文章,有效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在“融”和服务上下功夫,促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全力打造各民族互嵌共融示范样板。一是搭好共居平台,促进各民族互嵌共融。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34个,全县13个乡镇的5555户23479人搬入新居,从“挪穷窝”到“住楼房”一朝圆梦,成为“一家人”“一寨人”,有事相互商量、相互帮忙,文化活动相互开展、相互娱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各民族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二是搭好共学平台,促进各族学生学习交流。实行各民族学生混班混宿,制定出台搬迁家庭学生就学措施,安排搬入县城的学生到县一中、县示范小学等学校学习,为各族搬迁学生提供共学平台;幸福社区是施甸县易地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搬迁入住847户3673人,搬迁到这里的家庭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虽然有了稳定收入,但不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于是施甸县在幸福社区开办“四点半课堂”,来自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12名支教教师来到社区,周末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心理辅导、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位一体服务。三是搭好就业平台,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施甸好气候,培育水稻、玉米“两粒种子”,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施甸贡献;依托善洲故里、稻母之乡、地质宝库、高山硒谷“四张品牌”优势,坚持调结构、优产业、增动力,推动施甸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64亿元;搭建组织、宣传、信息、政策、培训、转移“六个平台”,依托沪滇、东西部协作,累计组织各民族外出务工就业14.43万人次,实施产业帮扶项目47个,在甸阳镇沙坝脚社区探索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4300余万元。四是搭好治理平台,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139个村(社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木老元乡在4个村(社区)开展“八星评定”,有效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甸阳镇幸福社区推进网格化治理,打造“社区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管”基层治理新格局,配齐配强综治维稳员1名、城市专职网格员2名、兼职网格员6名,强化法治宣传,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2起,化解率100%;建设“红石榴民族之家”“妇女儿童之家”“便民积分超市”等服务平台,积极为各族群众服务;建成集花园、菜园、果园为一体的幸福社区“小三园”,建立助老、助小、助弱联结机制,成立“幸福敲门”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将收获的西兰花和娃娃菜等送到50余户社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及生活困难群众手中,让幸福社区更温暖、更和谐、更幸福。
聚力做好“景区+文旅”文章,有效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利用善洲林场、山邑野鸭湖等旅游景区,丰富节日文化,举办各种活动,让特色文化“燃”起来、商圈人气“聚”起来、周边群众“富”起来、来往游客“乐”起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姚关镇在山邑野鸭湖举办了荷花节暨首届小龙虾节和端午“粽”情相约包粽子、滚“珠”溅“玉”打面果儿比赛及舌尖“舞龙”品小龙虾、舞动“荷”美广场舞等交流活动,先后吸引10万余名各族群众参与和观赏。仁和镇利用端午节之机,坚持“文以旅传,旅以文兴”,深挖官市街茶马古道文化,举行重新开街迎客仪式,打造特色文化、民俗体验、投资旅游等融为一体的“百年官市街”周末经济文旅品牌,开展了赏家乡文化、品特色美食、比趣味赛事系列活动,吸引游客上万人。据了解,上半年施甸县共接待游客185.65万人次,同比增长35.6%;实现旅游收入15.84亿元,同比增长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