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扎实有序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1-11 18:23:05       【字体:大    中  

202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民族宗教委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会同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充分发挥“三牵头”作用,牵头35家省级成员单位、8个边境州(市)和昆明市形成整体合力,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省民族宗教委、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牵头35家成员单位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省民族宗教委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建立联络协调、视频调度、一线督导、跟踪问效、考核评估等工作运行机制,牵头在保山市腾冲市、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昆明市托管磨憨镇涉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移交协调会,加强对全省面上工作的统筹谋划、协调指导、督导检查。各边境州(市)、县(市)均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配套。省级“三牵头”部门制定印发资金统筹保障方案、工作任务分解等文件,省级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政策问答、评估办法等,各地结合实际,出台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文件。构建起省、州(市)、县(市)分层对接的政策体系,在内容上形成涵盖基层党建、村庄规划、道路建设、供水保障、产业发展等协同配套的指导性文件。

三是做好统筹保障,实现项目与资金精准对接。省级各相关部门指导各边境县(市)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和“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合理可行的“一村一方案”,细化实化项目内容,确保项目精准。省级财政围绕374个抵边行政村,每村平均支持3000万元的资金保障目标,运用“大统筹”思路,探索建立多部门多渠道资金统筹投入保障机制,规范资金保障政策和机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统筹保障到位、精准落实到项目。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举措。省民族宗教委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选派50名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一线督导员进驻25个边境县(市)开展工作。省财政厅依托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系统”。省乡村振兴局积极督促指导25个边境县(市)做好项目编报和入库工作。省科技厅选派60个科技特派队专门服务25个边境县(市),覆盖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委联合出台《关于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若干意见》,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出台《金融支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方案》等。各地各部门瞄准工作目标,聚焦重点任务,有效整合资源和力量,按照“能快则快”原则,抓紧抓实各项工作任务。

五是加强督促指导,广泛发动群众。省民族宗教委建立由厅级领导、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对口联系指导各边境州(市)的工作机制,会同省级相关单位开展常态化督导调研,不断加大对各边境州(市)、县(市)的指导力度。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对边境群众的宣传和带动力度,激发边境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发动边境群众参与建设,增强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感知度、认可度和满意度。

一年来,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持续增强,边境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深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12月底,省级财政已统筹下达25个边境县(市)134.73亿元资金,超额完成资金保障计划;总计划实施的14390个项目已开工70%、已完工50%。2022年重点工作电网供电可靠率已达100%;累计建成自然村硬化路1278.68公里,实现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的目标;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624处,沿边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9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按照“能快则快”的原则,完成348个沿边行政村(社区)5G网络建设,覆盖率达93.05%。8个边境州(市)和15个边境县(市)已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