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四举措”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来源:昭通市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3-10-12 18:20:50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昭通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以“四举措”为抓手,推进民族文化枝繁叶茂,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推动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2021年以来,昭通市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倡导“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积极争取并完成省级民族文化项目22个,补助资金243万元,项目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和部分少数民族。项目涵盖传统技艺抢救保护、民族古籍收集整理出版等领域,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以文化精品为平台,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充分发挥“昭通作家群”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擦亮“昭通文学现象”名片,吕翼所著的小说集《马嘶》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骏马奖”的“昭通作家群”作家增加至5位,网络文学作家意千重的作品《画春光》获第二届“石榴杯”征文优秀作品奖。创作170余个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其中,舞蹈《高原的守候》、广播剧《罗炳辉》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创作《万物生》《安家》等一批突出反映脱贫攻坚成效的影视剧作,《肝胆记》被列为全省精品文化项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成效得到充分彰显。

以实物载体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挖掘昭通历史文化内涵,建成长征文化公园、镇雄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彝良县石榴红主题街区、绥江县金江石榴红文化长廊、彝良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等一批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为主要元素的实物载体。精心培育“乌蒙石榴红宣讲团”“金江石榴红宣讲队”“石榴籽读书班”,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理念。

以民族节庆为纽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节庆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发挥各民族共享的节庆活动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花山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为抓手,在旅游发展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及地方特色,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群众在丰富的活动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谱写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截至目前,全市举办各类“民族节庆”活动310场,参加人数80余万人次,间接带动经济收益5500余万元,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见效。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