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多措并举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力度,通过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全力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芒宽乡位于怒江大峡谷腹地,辖15个行政村(社区)127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傣、傈僳、苗、白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69.04%,是保山市境内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最丰富的乡镇。
早在2018年1月,芒宽乡就成立芒宽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芒宽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档案库,组建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保护与传承机制,夯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
芒宽乡运用广播、自媒体平台、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宣传,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万家”等活动,积极推进优秀的“非遗”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开展“非遗”线索普查活动和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不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2022年,芒宽乡成立非遗传习馆,先后开展教学活动2期,培训学员80余人。
“作为民族民间歌舞之乡,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助支持,共争取省级资金105万元,有效缓解了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累计投资200万元打造了芒宽乡首个文化精品工程,繁荣了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了民族文化品位。”芒宽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组织项目推介,遴选出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找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点。
目前,芒宽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多次被保山市、隆阳区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先后举办了21届傣族泼水节、20届彝族火把节、2届傈僳族阔时节,全乡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13项,非遗传承人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