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艺术介入”打造移民新村

来源:云南网       发布时间: 2023-10-27 16:14:00       【字体:大    中  

前有“冬春水库美,夏秋稻谷香”美景,后有硅石沃土,旁有民族特色“侬家小院”,中有水景花园“侬人广场”……漫步在上坝村,入眼皆风景,给人以回归自然的享受,触摸着广场上的旧物碎瓦,缕缕乡愁被唤醒。

 

走进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老吴村委会上坝村,村内总人口136户513人,其中移民485人。该村是壮族支系后裔居住的地方,民族的传统文化,让麒麟区搬迁安置办对该村“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实施有了新的思考。

麒麟区搬迁安置办联合越州镇党委政府,深耕当地山、水、树、石等自然资源,深挖农耕文化,深拓民间非遗文化,累计投入移民专项资金1100万元,撬动整合资金2191万元,拆旧建新提升村庄颜值。

“在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上坝村以‘艺术介入’的方式创新实践,以农耕文化传承地、乡愁记忆承载地、民间非遗发扬地为主线,尽可能收集‘废物’,请来当地陶艺大师用心砌筑、精心打磨,通过将拆旧产生的废弃瓦材、废旧农耕物件与后山独有的硅石、长年流淌不绝的龙潭水完美融合,高品质打造了集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侬人广场’。”麒麟区移民搬迁安置办主任刘志强介绍,废旧物品的复活,自然资源的活用,既守护了民族文化的根脉,又让非遗文化绽放光彩。

 

老物件里忆往昔,潺潺流水话变迁。侬人广场以农耕文化、民风民俗为重点,聘请越州镇潦浒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施以民间手工技艺,利用废弃瓦材铺筑游路,用硅石铺筑通道,增设古风格雕塑木长廊、六角亭等,通过10余个大大小小的聚水池,分层次流成叠水,最后通过汀步石、小桥等汇入村内沟渠,形成了溪流叠水、水环村绕的生态景观。

今年86岁的张大爷抚摸着广场上的碾子说:“这个碾子有我太多美好回忆,小时候,我家兄妹几个争着跟父母来水碾房碾米,水车一响、碾子一转,随着‘咔嚓咔嚓’的响声,看到石槽里的稻谷变成白米,心里特别高兴。”

越州潦浒古镇非遗传承人何鹏达介绍,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用水、硅石将广场景观串联起来,用传统手艺精雕细琢那些废旧物品,精心布置成景观小品,多年后,这里的一石一瓦、一草一木也会成为人们向往的乡愁之地。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