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砚山县紧紧围绕保护、发展、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积极夯实民族文化发展基础,民族文化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积极加大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力度,着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工作。多年来,砚山县通过积极的田野调查、挖掘、收集、整理和申报,已有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省、州、县保护名录,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项,进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7项。在各个已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有省级项目传承人8人,州级项目传承人21人,县级项目传承人有83人。在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同时,砚山还进一步加大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进程,目前已发展成中、小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的有:白沙坡彝族手工刺绣基地、窑上土陶器、斗南弦子制作,这3个项目与砚山玛瑙一起,成为砚山县的“四张文化名片”,影响力日趋扩大。
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砚山县通过加大民族文化传统基地建设,为传承保护民族文化搭建活动平台,目前全县共建有维摩白沙坡彝族传承馆、盘龙响水龙苗族传承馆、盘龙法土龙壮族传承馆、盘龙白石岩彝族传习馆、稼依新寨壮族文化传承馆、者腊批洒棒棒灯传习馆、维摩黑鱼洞彝族文化传习馆等一批民族文化传承(传习)馆。每年都精心安排民族文化培训内容,开展弦子舞、棒棒灯、山歌等民族舞蹈,音乐,土陶制作、民族刺绣等民族传统技艺培训班,同时在砚山县各中小学开展民族优秀文化、非遗进校园活动,大力发展农村民族文艺队,督促、指导砚山县各级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培养徒弟,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能够持续开展下去。
积极举办民族节庆,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砚山县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占比在六成以上,本土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也比较多,如: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彝族草马节、壮族尝新节、苗族花山节等。在各民族节庆中,壮族尝新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的影响力较大,参与群众也较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扶持,壮族尝新节和彝族火把节已成为砚山的民族节庆品牌,每年节庆期间,周边州市的群众都会来砚山来参加,节日当天,活动举办现场往往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充分体现了砚山县民族文化对其他地区群众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