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大峡谷生机盎然、活力迸发。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沿边的19个乡镇(街道)79个行政村(社区)里,处处可见各族群众忙碌的身影;在一条条边境通道上,民警、村干部、各族群众结伴而行,共同巡护边境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乡风民情等实际,全面推进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昔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沿边地区变成了开发开放、边贸兴旺、边民富裕、边疆稳定、边境安全、边防巩固的新高地。
丹珠小组全景
幸福边寨更幸福
依山而建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整洁平坦的村间水泥道路连通各家各户,村民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盛夏,走进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优美的人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片马村位于高黎贡山深处的中缅边境,距离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六库镇93公里,片马口岸是怒江州唯一的省级开放口岸。近年来,片马村依托区位和自然资源禀赋,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抓组织强保障、抓统筹强基础、抓产业强后劲、抓防控强边关、抓思想强引领“五抓五强”工作法,努力打造睦邻友好、幸福美丽“怒江国门第一村”。
片马村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行走在福贡县鹿马登乡亚坪村,宽敞的水泥路连组入户,四通八达,蓝顶红墙的特色民居掩映在绿树花丛中,竹篱围绕的庭院花木葱茏。村外,清澈的河水奔涌山间,草果满山,核桃遍野,一个集民族风情、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边境幸福村在群山万壑中绽放新颜。
环境优美的鹿马登乡亚坪村
“托国家的福,现在,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广,环境越来越美,生活越过越好。”老党员批付社说。
以前,亚坪村山高坡陡、信息闭塞、交通基础条件差,仅有一条上山进村的土路。通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山林步道、休憩凉亭建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草果、茶叶、生态鸡养殖发展起来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幸福村里成色足
夏天,是山岭最热闹的季节。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村民密波四家里来了很多摄影爱好者,等着到他家的鸟塘拍鸟、观鸟。
三河村河流多、森林茂密,是怒江有名的鸟类栖息地。通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三河村探索出“三棵树、三棵草、一只鸟”为主的“产业兴”工作方法,打造一批以“生态田园”“乡愁记忆”“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民宿和旅游景点,全方位提高全村知名度、吸引力和游客接待能力。2023年村集体收益为24.96万元,高于全市大部分行政村。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也越来越多。”密波四说,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增收门路也多了。
“感受蛮好的,首先是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比较高,走在这里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第二点呢,我觉得这个步道跟康养能够结合起来,是一种好的乡村振兴方式。”来自上海的张先生说。
行走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村道上,目之所及,青山滴翠,溪水潺潺,秀美的自然景色、怡人的风光、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一幅幅生态富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迪政当村位于独龙江乡最北端,是一个靠边、沿边行政村,是全州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一直以来,迪政当村以生态宜居为抓手,以文化传承为重点,产业、党建同向发力,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生态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不断释放“绿色红利”。
“保护好了生态,修建好了公路,在串起独龙江美丽景致的同时,带来了人气、聚起了财气,我们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迪政当村委会副主任陈学龙开心地说。
房前屋后有游人 高玉生 摄
三河村的老宅变民宿 谢宇 摄
“幸福之花”尽开颜
福贡县上帕镇施底村秘境湾,湍急的怒江在这拐了个弯,平缓前行。一座古老的吊桥连接着两岸,西岸的小山村依山傍水,静谧恬美。一条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连接各家各户,沿江而建的人行步道环山绕村,将江边的沙滩、原生态的森林与傈僳族民居串联成线。
“建设旅游特色村后,我们村房子变漂亮了,村庄变干净了,游客也慢慢多起来了。”村口的“岛上傈家”农家乐里,傈僳族妇女余珍妹正在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新的客人。
施底村依托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围绕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我是党员我带头”的高度认识,群策群力实现人居环境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双推动双落实,绘就出“石头山上石头寨,碧水银滩秘境湾”的美丽画卷,实现了从“平淡无奇、欠缺发展”到“山水福地、秘境施底”的华丽蝶变。
进村入户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沿路排列的一栋栋民居花团锦簇;党群活动中心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江堤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大气挺立……夏天,走进距贡山县城8.6公里的茨开镇丹珠村丹珠小组,宛如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贡山县强力打造丹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抓基础设施巩固、产业就业保障、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推进产业发展,提升群众增收能力。这个中缅边境一线的小村寨,以共同致富凝聚团结合力,以团结合力推动村寨发展,通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建成了“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边境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帕镇施底村
丹珠村入户道路
语言相通情相融
近年来,怒江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导边境县(市)履行主体责任,发布“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议书,号召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行动起来,全面提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边境县(市)结合所涉及边境一线村落居民群众特点,制定培训方案、编制培训课件,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性、多样性和学员的参与性,通过课前让学员练习、组织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课堂上由学员分角色朗读短文、听优秀的朗诵配音磁带等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派出优秀教师,保证所涉及边境一线村落每村有2名培训老师,同时有1名精通傈僳语、汉语的老师,大大减少了老师与学员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
人社部门以“提技能、促就业”为核心,组织有培训意愿的边境村民开展砌筑工、钢筋工、家政服务员、特色种植养殖等职业技能培训,推行“职业技能培训+普通话”的模式,使各民族群众勇敢走出大山外出务工,促进其增收致富。教育部门以抓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普通话专项培训及巩固提升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少数民族及易地搬迁群众普通话培训31600人次,使民族聚居区群众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不会说普通话的人数不断减少,群众的普通话交流能力明显增强。科协部门以“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保护宣传月”等主题活动为契机,通过用国家通用语言滚动播放科普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广场科普知识讲座等开展推普工作,受益群众达6万多人次。
怒江州全力推进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构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新格局,投入资金22.83亿元,全面完成6大任务和19项具体指标,“基础牢”建设推动新发展、“产业兴”建设结出新硕果、“环境美”建设绽放新靓颜、“生活好”建设迈上新台阶、“边疆稳”建设彰显新质效、“党建强”建设强出新担当,让各族群众共享沿边开放政策红利,奋力谱写“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崭新篇章。
如今,从最南边的上江镇,到最北边的独龙江峡谷,新楼林立,绿树环绕,一个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在群山中拔地而起,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家园。
文:高玉生 余秋尚 蔡春秀 叶绍勇 张丽娟 苏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