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3个边境县、13个沿边乡镇、49个沿边行政村(社区)、540个自然村(其中抵边自然村254个),占沿边总人口的91.05%。自2021年12月《红河州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正式实施启动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至今,红河州的边境幸福村已经初步建成,现在正在持续巩固提升中。
一是党建引领“开路子”,让组织“强起来”。实行州委、州政府15名州级领导挂钩联系和29家州级部门挂包49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制定实施《红河州关于落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 建强边疆党建长廊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实现所有边境村委会(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100%“一肩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创建100%达标,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100%覆盖。
二是完善设施“铺路子”,让基础“好起来”。下大气力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49个行政村(社区)540个沿边自然村41098户自来水入户率100%。金平县27个沿边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河口县15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540个沿边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并实现同网同价,硬化路率达100%,建成5G基站53个,5G网络覆盖率100%,移动支付等新生活方式逐步走进各族群众生活。
三是发展产业“鼓袋子”,让群众“富起来”。运用资源开发、二三产融合、飞地经济、实体带动、股份合作、服务创收、村企联建、物业管理、资本引进等十种模式,将符合条件的45个沿边行政村纳入州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目录制管理,聚焦“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全力壮大集体经济,沿边行政村均实现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采取“党组织+”“企业+”等模式创建,实现每个行政村有1个以上规范运营的合作社,联动发展民宿、餐饮等产业,绿春茶叶、金平中药材、河口热区水果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边境群众“钱袋子”更加鼓实。
四是优化环境“美面子”,让家园“靓起来”。推动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在边境一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力推行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沿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村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污水治理率达80%,3个乡镇、3个村被命名为国家和省级绿美乡村,“推窗望绿、开门见景”的美好愿景在边境村寨变为现实。
五是增进福祉“厚底子”,让生活“好起来”。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沿边行政村(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农村平均水平。强化基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边境群众从“增收难、上学难、学技术难、就医难”向“能增收、上好学、能学技术、方便就医”转变。沿边村委会(社区)54所学校全部实现学校网络、数字教室、空间应用100%全覆盖,建成幼儿园59所,所有幼儿入园均有保障,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合力固边“树旗子”,让边疆“稳起来”。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以党旗、国旗、国歌、主题广场、村史馆(室)为主要内容的“5+N”系列工程,金平县、河口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绿春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已通过省级初验并上报国家民委,13个沿边乡镇全部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健全和完善法治、自治、共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村(社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00%全覆盖,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筑牢“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人民防线,形成军警民联防联动的强边固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