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与越南接壤,辖区面积1332平方公里,世代居住着汉族、瑶族、苗族、壮族、傣族、布依族、彝族等7个民族,常住人口9.77万人。河口县人民政府坚决扛牢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职责使命,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众志成城筑牢祖国西南边陲安全稳定屏障,全力以赴深化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同心同向谱写了“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河口新篇章。2020年以来,河口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称号。
边疆热土 开放先锋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力推动边境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依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沿边产业园区,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域性高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昆明——河口——越南河内——海防”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战略支点。着力推进创新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一批创新制度的“良种”在全国、全省“开花结果”,147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其中被云南省复制推广22项,“互联网+边民互市”监管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力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成功开通中越双边首个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创新实现运输车辆“重进重出”“公铁联运”改革试点运输模式,东南亚水果经河口直发新疆,31种商品首次经河口口岸进口,进出口各项指标连续保持云南省前列,对越贸易总额占云南省比重达77%。着力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越南老街省缔结友好城市1个、友好镇坊1个、友好村寨5个,对外交流合作范围扩大至越南北江省、平阳省和胡志明市,形成了贯通越南南北的交流合作格局。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中越“两国六目的地”等跨境旅游精品线路,2023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400万人次。中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惠及9个国家和地区,“两国一城”跨国春晚、“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生动展示了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为推动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河口贡献。
同心同向 兴边富民
秉持“不负热土、建设边疆”的使命初心,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带领各族群众同心同向共建边民团结、边疆稳固、边境繁荣的美丽家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培育青柚等特色农业产业,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推出“边民互市+边民贷”金融产品,探索推进“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平台公司+市场经营主体”新型合作模式,5年来累计完成边民互市贸易总额141.175亿元,带动各族群众增收5470万元。全力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193公里边境线上15个沿边行政村(社区)158个村民小组面貌焕然一新,秀美边疆绽放大国风采。用心增进民生福祉,与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省内多所院校开展对口协作,成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建成中越边境云南段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齐全的三级综合医院;教育“三率”指标稳步提升,教育“双减”工作全面落实,率先在红河州南部六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城镇化率及人均生产总值位居云南省民族地区和25个边境县(市)前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成全国首个县级以“极小种群”命名的植物园,实施云南省首个“双储林场”建设,成为云南省唯一“无废城市”创建县级试点,成功创建28个省级森林乡村,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县”“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文明城市”等称号。
镇守边关 视死如归
牢记嘱托,坚决扛起为国守边的政治责任,全力筑牢祖国西南边陲安全稳定屏障。共护边境安全,携手驻县单位和驻军部队,组建边境乡镇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指挥中心4个,建立“战士+民警辅警+联防员+民兵”联防模式,在193公里边境线上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共建人民防线,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带动2.68万名群众巡边值守,创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4个,先后3次获评云南省双拥模范县,涌现出全国十佳卫国戍边英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天才,以及全国三八红旗手周跃艳等爱国爱边模范,百里边疆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门安宁祥和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