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米乡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唯一的拉祜族乡,是一个集边境、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民族乡镇。近年来,者米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引领全乡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当好“收信人”、做好“答卷人”,共同续写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筑牢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民族工作始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方式,将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作为党员教育学习内容,着力实施“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等工程。持续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请党放心、强边有我”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宣讲工作,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深化“话感恩、话团结、话心愿”“学理论、学政策、学经济、学科技、学法律、学文化”实践活动,近年来开展各类活动百余次,不断深化干部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弘扬民族文化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以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为载体,成功举办“乡村振兴杯”“人参果杯”篮球赛、“九九”重阳节等群众性文化文艺演出活动,拓宽民族文化交流渠道。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完成兴发岭、老白寨、团结村等一批民族特色村、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整村提升改造项目,全乡共完成边境幸福村建设69个,投资2.1亿元。持续提升民族特色传统村落面貌,投资5627.94万元,推进六六新寨拉祜族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同时,聚焦拉祜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成立者米乡民族传统手工艺合作社,专门从事拉祜族传统服饰的制作、销售。建立“党组织+党员+农户”模式,辐射带动中老年人参与藤篾编制工艺、傣族手工织锦等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团结友谊的“桥梁纽带”,推动“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发展。
深化基层治理 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探索“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的双融双促发展模式,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坚实的社会治理基础。深入实施守边固边工程,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推行“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划分470个网格,细化优化边境线上网格,全面构建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立足边疆直过民族实际,探索建立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建立边民守边护边激励奖惩机制,把边民补贴发放与打击走私护私、严禁偷引渡等工作相结合,激发广大边民守边固边,有效促进边境地区稳定发展。通过网格员、联防员、民警等力量,深入边境村寨开展国土国门国防意识宣传、禁止参与跨境违法犯罪法治宣传、“三非”人员登记走访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持续推进“红旗飘飘”工程,广泛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等活动,组织联防员、界务员和边民群众等力量,常态化巡边护边,筑牢边境防线。者米乡共创建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省级强边固防示范村,3个强边固防先进集体、4名强边固防先进个人受到县级表彰,各族群众携手合力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
聚力产业发展 绘就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画卷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定不移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坚持产业富民,探索“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各民族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引进省级龙头企业种植冬季蔬菜翡翠丝瓜,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成立金兴、农丰、绿盛等24个专业合作社,示范种植人参果、朝天椒、百香果等冬早果蔬,带动全乡种植人参果1.5万亩、朝天椒8000余亩、百香果近千亩。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引领作用,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到示范基地开展甘蔗、橡胶、果蔬等技能培训55期440人,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参与种植,在党员模范带动下,将冬季“农闲田”转化为“效益田”,通过冬早果蔬与玉米轮作及秸秆回收,每亩收入达1.23万元。围绕种植、仓储、分拣、保鲜、运转、加工全链条布局产业设施,投入资金1884万元,建设科技大棚80亩、仓储分拣转运中心2个、冷库2个、青储饲料加工厂2个。撬动社会资本建设人参果仓储分拣转运中心6个、科技大棚20亩。以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路子,让各族群众共享丰收,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