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关累镇关累村民小组,是一个坐落于澜沧江边畔的美丽傣族村寨,被当地人称为澜沧江畔的“一颗明珠”。村庄有104户467人,设有1个党支部,12名党员,居住着汉族、傣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
党建引领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关累村民小组是勐腊县唯一与缅甸隔江相望的自然村,是中老缅三国交界我国一侧第一个自然村,可以称为进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国门第一村”。关累村民小组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强边固防、促民族团结、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的工作思路,以创建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区、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为契机,借势借力、团结干事,让这颗“澜沧江畔的明珠”更加闪亮。“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关累小组各族群众的真实写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村规民约,群众自觉遵守,不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还依法有序组织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2019年以来,关累村小组先后获得州民族团结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县级强边固防基层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等称号。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村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基础设施有了新变化、特色产业有了新发展、民族文化有了新繁荣、民族团结有了新巩固,边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党建引领 民富村强未来可期
早在1993年,随着关累港口岸的建成,让关累村民小组迎来了重大的历时发展机遇。“关累港口岸开发建设以来,寨子里的村民不再仅靠割胶为生,有了更多工作机会。2007年,我们统一规划建设了整个村寨,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更多人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混凝土楼房;学生专心于学业,村里还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寨子里的老年人也有了养老金、高龄补贴。”关累村民小组组长岩当回忆说。近年来,关累村民小组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曾经赤贫的“边陲村寨”,已成为产业兴旺、群众富足的“国门第一村”。
关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依丁介绍,关累村立足区位优势,挖掘口岸贸易潜力,不断推动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2021年以来依托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余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党建+电商+农户”模式,将辣椒、小糯玉米、芒果、菠萝蜜等村民种植的果蔬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在省、州、县内外进行销售,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促农增产增收,让边民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下一步,还将挖掘边境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旅游村寨,发展民族特色,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开发固边主题旅游线路,引进高端酒店、精品民宿、打造边贸旅游综合体项目,用民族文化丰富旅游内涵,让前来观光、旅游、住宿的游客赏边境美景、尝生态美食。
党建引领 “三边三好”筑边疆 红旗飘飘心向党
关累村紧紧围绕“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目标任务,以“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兴边富民”为主抓手,扎实开展“固边、兴边、稳边”示范行动,贯彻落实“三个好”,着力建设边防稳固、兴边富民、和谐善治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依丁介绍,通过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村里每家每户都是红旗飘飘。每月1号,村干部都会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以“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为主题,家家户户悬挂国旗。通过悬挂国旗起到亮身份、树形象、保阵地的作用,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激发各族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国民、国土、国门和国防意识。
关累村以“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各类活动10余次,实现党员群众全覆盖。切实教育引导群众“守边、爱边、护边”,以党心凝聚民心,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担当“党的光辉照边疆”的传递者、“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引领者,筑牢“身在边疆、心向中央”的政治忠诚。通过不断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机制,按党员中心户+五户联防网格治理模式,组建综治网格12个,发挥党组织引领核心作用,建立党员挂钩联系户机制,推广“党支部+网格区、党员+网格员”模式,将人居环境、绿美村庄、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等村庄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不断推动村民自治能力提升,逐步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新局面。2020年,关累村小组成立“澜湄固边船队”,创新以船管边、以机制固防的边境管控新模式,共同协助党委政府开展疫情防控,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好一线堡垒的重要抓手,切实维护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