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内干净整洁的鸡舍
工作人员分拣鸡蛋
“一天可以拣将近一万枚鸡蛋!”近日,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行政村芭蕉坪村小组的麻栗坡县共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内,芭蕉坪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刘桂江说道。
在距离边境线仅500米的芭蕉坪村,如今1700平方米的鸡舍正“孵化”着边民的“幸福梦”,1万枚羽蛋鸡的成功养殖,让群众尝到了致富“甜头”。
党建引领,赋能发展“有路子”
“以前我们村也搞过养殖,但都是‘小打小闹’,缺乏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效益不好。”刘桂江说。
2022年以来,乘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东风”,天保镇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企业+村合作社+党员+农户”的模式,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促农增收,麻栗坡县共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因此应运而生。
发展初期,在天保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芭蕉坪村“支部带动、党员先行”,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多方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决定成立合作社发展蛋鸡养殖,并邀请云南省禽病科技中心专家到场指导,带领党员群众到文山市东山彝族乡福达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取经”,陆续与该公司及麻栗坡县多家鸡蛋批发商、校安食品企业、扶贫超市等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逐步推动产业走上正轨。目前,养鸡场日均产蛋9700余枚,产值近1万元。
“这里饲料仓库、自动喂料机、粪污装载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合作社管理员杨玉飞介绍,合作社聘请了3名技术指导员,以保障蛋鸡喂养、鸡蛋分拣、粪污处理等工作更加专业化。
利益联结,带动发展“有方子”
“以产业留人、靠产业兴边”是当地群众的发展共识。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组织化水平,天保村乘势而上,以合作社为依托,不断整合资源,撬动237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推动天保村、黄瓜录村等边境村入股“抱团发展”,带动周边400余户边民参与蛋鸡养殖,实现户均增收3600元。同时,建立“541”和“631”双重收益分配机制(“541”:收益50%用于扩大生产,40%用于股东分红,10%用于技术骨干绩效奖励。“631”:股东分红部分进行二次分配,芭蕉坪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占60%,天保村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占30%,其他村小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占10%),打造共富“引擎”,促进兴边富民、民富边兴。
此外,合作社为周边群众提供了80个就业岗位。“大家在家门口上班,收入稳定有保障。”合作社财务人员张全福说。
多措并举,护航发展“有台子”
为确保蛋鸡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天保村委会牵头成立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搭好服务与监管平台,实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挂包养殖场制度,每周对蛋鸡的进食情况、产蛋量,以及养殖场的日常管理等情况实时跟踪了解,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好“服务员”。同时,将合作社作为“党员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周边的党员,义务参与蛋鸡养殖和鸡蛋分拣,融入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着力培育产业人才,扩大“带动面”。
“上午分拣完成装箱,下午就能发运。”合作社销售员杨玉兵的手机响个不停,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拣鸡蛋,就是拣‘幸福’,根本停不下来!”前来帮助分拣鸡蛋的党员和群众互相打趣,笑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