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满:“三着力三转变”走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致富路

来源:勐腊县委宣传部       2024-07-08 10:07:54       【字体: 大    中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满镇勐满村,是一个傣、哈尼、布朗、彝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810户3623人。近年来,该村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之要,积极探索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抵边村致富路。2023年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3.32万元,较2020年增长246.3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较2020年增长90.9%,绘就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和美画卷。

着力建强党组织,让村组“各自为政”变“抱团发展”。以“党建+”为切入点,赋能产业发展优势。一是办好合作社。立足“边”的实际,由党总支牵头、11个党支部联动成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目前共参与边民互市贸易600人次增收2.4万元,合作社集体创收0.6万元。同时结合各村实际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橡胶厂+胶农”“党组织+合作社+边民”等模式,推进“强村带弱村”党组织联建,真正实现连片发展、抱团共富。二是建好“文明银行”。将幸福村建设目标和村规民约各项规定量化为文明积分,由党组织牵头与银行合作探索建设“文明银行”。截至目前,“文明银行”实践已覆盖全村88户,其中29户积分较高的文明户享受信贷优惠,协调银行累计发放助农贷款50余万元。三是用好党员力量。努力将22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积极回引13名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发展壮大边境幸福村建设领头雁队伍。组织党员和“田秀才”“土专家”成立“红色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讲政策、送技术和帮扶活动,真正把党员身份“亮”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共富路上。

着力培育土特产,让农业“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秉承“同富裕”理念,用活用足资源禀赋。坚持“产加销”贯通,发展胶、果、蔬等特色产业。一是做好“胶”文章。结合全村90%的村民种植橡胶的实际,开展4万亩胶园更新改造以来,干胶产量从3866吨提升至4377吨,年产值从3479万元提升至3939万元,户均增收4.8万元。与橡胶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同时解决了胶水滞销、胶质不高两大问题。鼓励村民每户出资2000元入股,将有每公斤0.2元的年底分红,预计每户平均创收3000元。二是做好“果”文章。整合土地积极发展苹果枣、火龙果、沃柑等水果400余亩,带动农户季节性务工500余人,户均增收2万余元。其中,曼飞拢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波坎燕带头种植柚子、沃柑种植面积达到36亩,年收入8万元。三是做好“蔬”文章。坚持“引—学—种”,村组干部到湖南、四川、浙江等地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因地制宜引进无筋豆、辣椒等冬季农作物进行种植,售价较正常价格高出约5—6元每公斤,亩产收入达2万元。同时,立足冬季作物储藏和保鲜需要,利用曼烈村集体建设用地建成可储藏4000余吨蔬菜、水果的冷库一座,投入运营后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按照村委会和村小组40万元、脱贫户10万元的比例进行分红和利益联结,实现村民、村小组、村委会和公司多方合作共赢。

着力发展边境游,让边境“田园风光”变“致富钱景”。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鼓励群众共同参与村寨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是建好美丽家园促“游”。争取乡村振兴帮扶资金5000万元,推动中老铁路勐满口岸沿边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计划新建中老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及民俗风情体验区、文化睦邻示范带和旅游民宿等,以多元化、特色化村寨建设吸引“客流”。二是做好民族美食促“游”。深挖民族美食文化,集全村之智在特色美食上做文章,举办“中老民族特色美食街”活动,推出“勐满臭米线”“酸牛皮”、傣味烧烤、傣家凉拌等20多种美食,发展农家乐10家、户均增收6.3万元。三是办好赶摆活动促“游”。每月定期举办2次中老边民“国际老庚”大赶摆活动,免费提供商品展销摊位400余个,每次约有1000名中国和老挝的边民参与,目前累计举办16期,吸引中外游客13万余人次,群众创收610余万元,实现“小摊位”也有“大创收”。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