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绿春县紧抓国家政策机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元绿高速、勐绿高速、国道219及3条“四改三”公路的建设如火如荼,生态哈尼城建设项目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全面实施城市管网、污水处理、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今年一至三季度,绿春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居红河州第二位。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绿春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积极探索新业态,推进碳汇交易,完成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全县已发展特色产业130余万亩,茶叶面积、产量和产值均稳居红河州首位。谈及茶产业的发展,绿春县大水沟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加发说:“得益于绿春县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茶文化积淀,我们的茶叶品质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绿春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县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6.02%,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腊姑桐株梯田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同时,通过举办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等活动,结合民族歌舞、美食体验与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据统计,2023年“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旅游节”吸引了15.87万人次游客,旅游收入达1.75亿元。此外,绿春县利用新媒体,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作为全州3个边境县之一,绿春县在边境贸易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成立互助组、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等措施,绿春县实现了边民互市贸易额的稳步增长。同时,统筹到位资金2.97亿元,建成3个沿边乡镇、7个沿边行政村、48个沿边自然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绿春县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潜力,形成了“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旅游品牌。大兴迷克茶山、大黑山马鹿塘茶园等特色农业观光园已成为游客观光、体验、采摘、休闲的好去处。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哈尼族农耕文化,还可以品尝新鲜的梯田红米和哈尼族特色美食,享受自然景观带来的独特魅力。
在茶文化传承方面,绿春县不断创新,通过举办茶艺培训、茶文化节等活动,打造“玛玉茶”“绿春四季”等茶文化品牌;积极推动茶旅融合战略,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打造了多个茶文化旅游线路和田园综合体,推动了茶产业的品牌发展与多产业融合。通过实施“三茶”统筹发展模式,绿春县正将茶产业推向新的高峰。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之一。
绿春县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推动茶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转型。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全方位融合推动下,绿春县将朝着打造全国知名的茶产业高地、文化旅游新名片的目标不断迈进,推动全县呈现出产业兴、生态绿、家乡美、民族亲、人心齐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李梓毓 雷庆 王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