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地方实践】
七个民族一家亲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郑家庄村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近年来,大理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全面加强基层党建,运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富民兴村”模式,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新局面。
一、背景情况
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历史悠久,是六诏时期的施浪诏故地,元世祖忽必烈入大理时以三营为吐蕃襟喉,留军三百户镇守,其中两名郑氏将军驻扎于此(郑家庄),并不断繁衍生息而形成的村落,村内居民以郑姓者居多,故名郑家庄。郑家庄村地处三营镇西南部,全村共有186户618人,党员50名,居住着汉族、白族、藏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202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1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9515元。近年来,郑家庄村在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中,成功走出了一条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路径。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郑家庄村成为洱海源头的幸福之村、美丽之村、团结之村、民主之村、法治之村和特色之村。
二、主要做法
(一)强基固本筑牢堡垒。以“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为目标,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着力强基固本,强化党组织自身建设。推选致富能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选拔积极性高、工作能力强的致富能手担任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积极探索“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创新实施由党支部书记、两名村民小组长、7名民族议事代表形成的“1+2+7”议事制度,让群众平等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教育活动,建立党员评分制度,教育引导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培养党员成为“法治带头人”,建立矛盾纠纷联防联调机制和两级治保调解网络。通过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积极储备优秀后备干部,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和创事能力的提升。有效发挥党支部对乡村振兴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实施“党建立村、基础强村、产业富村、生态美村、文化兴村、和谐安村”行动,党支部在群众中的亲和力、感召力不断增强,各民族之间团结和谐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党建+产业”引领共同富裕。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逐渐形成“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良好格局。探索“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聚焦民族文化旅游、中草药材观光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三大主题”,鼓励群众以农家乐为载体,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注册成立云南郑家庄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借助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研学、康养旅游产业。持续推进“先富带动后富,各民族共同富裕”的路子,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各民族党员交叉包户的方式结对帮扶不同民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促进共同富裕、民族团结。2023年郑家庄接待游客及研学人员3.5万余人,带动旅游消费近240万元,全村中草药材营销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经济总收入达21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9515元。
(三)“党建+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客事中心、演艺队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家家户户。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共产党的好说不完”活动,让党的声音走进各族党员群众。实施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以中国结、民族团结誓词碑、印花扎染等中华文化符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增强各民族“五个认同”。建设“榴园”、树立“红色石榴”形象、种植石榴树,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开展“春节百家宴”“九九敬老宴”“浓情粽香情、中华一家亲”“激情火把节”群众性联谊活动,各族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秋节举办“中秋团圆饭”,参与的700多人在“团圆饭”里话乡情、谋发展,引导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阳光文艺队第一时间通过说唱、舞蹈、小白剧等形式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最新民族政策。创作以郑家庄为题材的《白鹭归来》《七彩云霞》《和谐家园》等文艺精品,用文艺润泽各族群众的心灵。开展民族联谊活动、民族歌舞晚会、传统歌舞表演、传统体育竞赛等活动,将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融入山歌、调子、三弦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四)“党建+善治”共建和谐村庄。以党建为统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行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制度,推进风险联排、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建。探索建立“党建+民族团结”“网格+群众自治”“模范+村规民约”等模式,实现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格局。创新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村规、多民族群防群治,深化“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的群防群治格局,矛盾纠纷调解实现了“四有七无”和谐村,即“治安有人防、信息有人报、纠纷有人调、留守家庭有人关照”“无刑事案件、无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无越级上访、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邪教组织活动、无黄赌毒现象”。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关键。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必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精心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村庄,绘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2年,在郑家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启动仪式
【经验启示】
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村党支部始终把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走出了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关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郑家庄村党支部立足发展实际,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把党的领导融入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攻坚克难,提升乡村振兴品质,全面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各族群众的主心骨,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核心。
(二)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总钥匙”。郑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何国祥说:“民族地区要发展必然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建设、离不开民族团结。不团结就不能和谐,不和谐就不能发展。”郑家庄村党支部正是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将“一家有难大家帮”的传统变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新模式。在郑家庄,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迸发出来的思想引领之力、示范带动之力、全民共创之力。
(三)“三治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力量之源。郑家庄村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激活“民善于治”的内生动力,“以治成善”的硬实力,增强“良善治理”的软实力,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激发村民公共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形成了团结友爱、孝老爱亲、诚信谦让的优良传统,为构建良好的乡村秩序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