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和谐稳边“钢铁长城”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党建引领边疆民族事务治理取得新成效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9-05 11:43:02       【字体:大    中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你们都是老支书,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更懂得边民富、边疆稳的意义。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

【地方实践】

构筑和谐稳边“钢铁长城”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党建引领边疆民族事务治理取得新成效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各族干部群众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引领边疆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基层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动担当,奋发有为,着力实施“思想固边、产业兴边、文化活边、和谐稳边、群众守边”五边行动,推动实现边疆稳固、边境和谐、边民幸福、边防巩固。

一、背景情况

绿春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153公里,总面积30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0.6%,素有中国“天然氧吧”美誉,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中国、越南、老挝“绿色大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有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拉祜族、汉族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8%。绿春有积淀深厚的民风民俗和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有“天下最长宴席”哈尼长街古宴,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思想固边”厚植“家国情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定期组织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守国门”活动和“五爱”主题活动,引领边境沿线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来到边境,乃知祖国河山之壮丽;身临界碑,才晓肩担责任之重大。”2023年11月28日,一堂特殊的“界碑党课”在中越边境29号界碑旁开展,党支部书记于洋向村委会党员干部、“强边固防突击队”队员和辖区群众沉浸式讲授实景党课,“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持续深入推进“红旗飘飘”工程,全面实行党员家庭户升挂国旗制度,广泛动员和组织沿边群众悬挂国旗,共在边境一线升挂国旗8000余面,让国旗在边境的村村寨寨飘起来,增强广大群众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门意识,形成了“红旗升起来、党建强起来、形象树起来”的生动局面。

(二)“产业兴边”谱写“富民篇章”。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茶叶、草果、橡胶、胡椒等产业,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促进群众增收。2018年绿春县被列为云南省“农产品主产区县”,2019年被列为“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位于中越边境线的拉祜寨,是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村落。由于交通滞后、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等历史原因,2015年,全寨33户168人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绝大部分群众听不懂汉语,不种粮食、蔬菜,基本与现代发展“脱钩”。在党委、政府派出工作队的指导、带动下,打造警民种植基地,拉祜寨村民逐步种植木耳、魔芋等绿色食品,发展产业的能力逐步恢复和提升,2023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16万元。在党群齐心努力下,“星空茶园·美丽鹿塘”“云端二甫·幸福边关”“云上果村·团结团山”“宜居宜业·多彩牛弄”等美丽乡村入画来,成为边境线上的一颗颗靓丽明珠。

(三)“文化活边”丰富“精神食粮”。立足民族文化特色资源优势,突出“绿色生态”和“民族文化”两大主题,绿春县投入资金1.98亿元,完成旧城区改造,城区面积达2.24平方公里,构建互嵌式发展社区环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上,白鹇吉祥雕塑、民族文化长廊、民族团结宣传栏、民族团结图腾柱等等井然有序的围绕在广场周围,成为了绿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场所。每个周末,每天傍晚,这里便是人山人海,居住在这座边陲小城的各族同胞聚集在这里,大家不分彼此、不分民族、不分老幼,抑或跳舞,抑或打牌娱乐,抑或小跑健身,一起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哈尼语标准语音所在地,绿春县还建成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民族博物馆、哈尼文化研究所等,有省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8名。挖掘创作了《闹宴》《跳鼓》《嘎玛新歌》入选30多部民族特色文艺作品,民间文学《都玛简收》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族团结主题街民俗画廊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天下最长民俗画廊”称号,广大边民群众精神食粮更加丰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奏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和谐稳边的奋进凯歌。

(四)“和谐稳边”共建“平安家园”。把边境沿线作为党建引领边疆治理的主战场,健全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和组织体系。全县9个乡镇划分92个村(社区)大网格、801个村小组小网格、4556组中心小组单元网格、网格长4556人、涉及网格户数49970户,构建县乡村组户五级联防联控机制,形成片、段、线、点、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网格。同时,建立国门党员先锋服务队801支8035人,实行“公职人员+边防战士+民辅警+联防员+民兵”的“五位一体”守边护边模式,推动边境守住点、护住线、看好面。深化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实行边境重点村信息直报和信息热线联系制度,定期开展边境联合巡逻,严密防范和有效打击应对各种渗透破坏、违法犯罪等活动,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防稳定、边疆和谐局面不断巩固提升。“每晚都有民警带着村里的党员开展巡逻。如今村子里面喝酒滋事的越来越少,心里踏实得很!”大头村村民李克沙激动地说道。

(五)“群众守边”凝聚“民心长城”。在边境二甫村实施“党建上山引直过民族下山”搬迁工程,哈尼族、拉祜族两个民族同胞携手搬迁到了如今的二甫新村,在一个村民小组生产生活,其中哈尼族116户502人,拉祜族34户156人。村里环境整洁、房屋整齐,哈尼族和拉祜族同胞的房屋顺街道两旁而建,村里的事情商量着办,到处洋溢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带来的新气象,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边境和美宜居乡村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现在我们村拉祜族和哈尼族组成了16对通婚幸福家庭。”二甫新村村民王夫沙说。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全县共有55个,2993户13800名各族群众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共同居住,全县92个村(居)民小组和谐共居、和睦共处,46043名学校学生不分民族、不分地域进行混班混宿,各族流动人口有序在城区安家落户。他们团结和睦、相互学习,共命运、同发展,世代扎根边疆,一起守护着神圣国土,共同坚守在祖国的边境一线。

绿春县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长廊,强边固防等,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2023年3月,绿春县平河镇梅尼新寨全景

【经验启示】

绿春县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夯实边疆党建基层基础,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思想教育、产业建设、文化建设、平安建设等方面,切身感受到边境地区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力量,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共同维护边境和谐稳定。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组织强则边疆稳,绿春县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引领边疆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强有力保障,筑牢边境党建钢铁长城,守护边境一线和谐安宁。

(二)以文化人是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坚持以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家亲”融合发展模范典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载体深入挖掘团结进步素材,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品牌,让优秀文化浸润人心,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三)生产发展是基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民生改善等工作紧密结合,创造好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带领各族群众与全国一道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联防联控是保障。全县广大党员、基层干部群众以强边固防为己任,压实党政军警民24小时管控措施,强边固防突击队、党员先锋护村队、边境巡逻队联防巡边守边固边,“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筑牢边境“安全网”,全县21万名边民做到了“守边有我请党放心”。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