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三色”绘制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蓝图

来源:怒江州委统战部       2024-06-03 10:05:46       【字体: 大    中  

自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通过“党建+信用”示范村建设、信用救助、特色金融服务等方式,不断改善沿边地区信用环境,以金融服务“底色、成色、暖色”助力绘制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蓝图。

突出党建引领,擦亮金融服务“底色”

统筹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信用评价工作,印发《怒江州“党建+信用”示范村(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筛选符合创建条件的行政村并组织申报,建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巴坡村等3个“党建+信用”示范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小分队进村入户采集信用信息,以村小组为单位建立金融联络员制度。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对试点地区内所有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授信并实现全覆盖,对符合条件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额度实现全满足,以党建“软实力”为边境幸福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州试点推进的“党建+信用”示范村共建立农户档案1414户,占示范村农户比例98.67%,信用贷款余额3616.81万元。

探索开展信用救助,增添金融服务“成色”

出台《关于开展农村信用救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金融机构与乡(镇)、村(组)基层党组织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基于金融机构信贷台账和村“两委”掌握的详细情况精准识别救助对象,通过签订协议书、宣传教育、放宽贷款准入条件等措施,帮助符合条件的失信农户重塑信用。各涉农金融机构严格落实主办行制度,建立失信主体评价机制,以失信农村经济主体自愿申请为基础,信用救助风控小组结合评价标准精准实施信用再造,让信用救助既有“温度”又不失“尺度”。对全州32户非主观恶意失信农户开展信用救助,授信金额214.7万元,其中8户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村民,累计授信38.2万元。

聚焦区域特点,打造金融服务“暖色”

结合全州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区域特点,构建“村组+基层金融机构”双向金融联络员制度,组建信用培育和融资辅导小组,编制金融知识“双语”宣传读本,依托“两微一端”、村委会的小广场大喇叭、农民夜校等平台让征信知识在大山里传播。通过开展“小包裹肩负大使命,劳模信使送金融知识进抵边村”活动,聘请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桑南才同志为代表的怒江州邮递员为金融知识宣传员,使金融知识伴随邮件包裹到深山群众身边。结合乡村振兴“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多维度打造草果、咖啡农业产业链,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全州草果产业贷款余额26531.64万元,支持5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涉及边境幸福村草果产业贷款余额为16418.45万元。怒江农村商业银行定向发放368笔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支持贡山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