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瑶山:党建引领强根基 凝心聚力建家园

来源:河口县委组织部       2024-06-19 10:06:51       【字体: 大    中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立足边境、民族特色,探索抓国门党建促队伍建设、兴边富民、乡村治理“一抓三促”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组织强、集体富、村庄美等方面聚力发展,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抓党建、强队伍,提升组织力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好党员活动阵地。加强党员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组织党员干部对村级党员活动室脏污墙壁进行粉刷、更换制度牌、配齐体育设备、增补图书。按照“功能整合、一室多用”的原则,对党员活动场所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场所配置,提升服务功能。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带头制定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工作计划,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积极协助县级挂联单位到各小组讲党课、调研座谈40余次。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坚持每周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实行村干部轮值制度,在村务公开栏粘贴值守表接受群众监督;做好村组干部的学历和能力“双提升”辅学督学工作;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目前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名,发展预备党员9名;举办各类主题培训班4期,培训党员干部300余人次。

强产业、助增收,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抢抓机遇。立足实际,通过回乡干部牵线搭桥,引进河口春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撬动资金3750万元,建设瑶山乡百香果种植示范园项目牛塘村示范基地,示范种植百香果28000株,带动群众人均增收8000元。多措并举引进浙江“龙井茶”、新型木薯、白参菌等试种,多渠道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村集体公司+产业+农户”的特色示范农业合作种植模式,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重视人才。各村积极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奖学行动,针对本村高等教育在读学子,分级分层予以一次性资金奖励。2023年以来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共发放奖学金42600元,惠及51名高校学子。反哺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每周组织开展2次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使用集体经济对小组多条生产道路进行修缮,保障村民安全通行、发展生产及农产品运输销售。

建乡村、抓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和谐乡村。立足优势,做实做细村庄规划。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契机,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立足牛塘村、水槽村32个村民小组实际,健全“支部牵头、党员示范、党群共治”机制,建立人居环境“党员包村联户”机制,通过发动村组干部走村入户、包网到格,广泛听取群众村庄规划意见,提高建设方案可行性,动员群众为建设美丽家乡投工投劳500余人次。干群联动,撸起袖子投身建设。按照“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就地取材”思路,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会等方式,组织发动党员、带领群众拆临拆违、拆墙透绿、种植花草,纵深推进以“微广场”“微庭院”“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景观”为主要内容的“六微创建”,完成“六微”建设581个、拆临拆乱225处,房前屋后脏乱差整改431处,改善村容村貌。共建共治,锻造团结进步“硬支撑”。深入践行“112234”工作法和党建引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个三”工作机制,依托村民大会、板凳会、“村村响”等载体,大力开展“三边三好”、反走私违法犯罪、惠农政策等宣传活动200余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问题18起,协调资金10万余元,提供群众急需物资,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