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莱:“美景变产业 村寨变景区” 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来源: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2024-07-31 09:37:48       【字体: 大    中  

“景菜”是傣语,意为“追赶金鹿而寻找到的福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景莱村面积2.7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1户581人,有党支部1个、党员10人,村寨与缅甸隔江相望,被称为“中缅第一寨”,先后获得“中国傣族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20余项称号。

近年来,景莱村民小组党支部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采取“党支部+企业+村民”运作模式,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田园特色综合体——“勐景来”景区。党支部坚持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行“村寨+景区”模式,建成“香水莲花稻田庄园”,村民通过景区分红、景区务工、庭院经济等渠道实现增收,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保护先行 做美生态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景莱村党支部坚持把宜居宜业作为重点任务,广泛宣传“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建寨要有林与菁,建勐要有河与沟”等朴素生态观,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强化制度约束,把“禁止毁林、毁木、爱护村内古木”“严禁私搭乱建”等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带头遵守,村民共同遵循,形成行为规范。对村内古树名木逐一登记、建立名录,实行挂牌保护,人人都当保护古树名木的监督员。提升人居环境,筹措整合资金对村寨道路、老旧民居进行提升改造,庭前院后种植花草树木,发动党员群众用双手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如今的景莱村,参天大树高耸,鲜花绿植环绕,阡陌小道交错,民族建筑鲜明,群众生活祥和幸福。

因形就势 塑造形态

在村寨规划建设中,景莱村党支部引领乡村理事会积极发挥作用,争取各方支持,明确定位发展,始终注重突出传统村落原有风貌、古朴元素和历史记忆,保护修复塔林遗址,留住古井、古寺、古树和特色鲜明的傣族传统干栏式建筑,展现了傣族居民生活形态。结合傣族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挖掘整理出织锦、造纸、慢轮制陶、染布、制糖、竹艺、酿酒、打铁等10余种传统工艺,集中展示国家、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项。注重保护传统技艺,通过“党员带群众、师傅带徒弟、长辈带晚辈”,培养出州级非遗传承人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1名,成功将景莱村创建为AAAA级景区。

联建联治 稳固势态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景莱村党支部紧扣村企并存、地处抵边实际,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积极建立跨多边联建共建机制,形成党建引领、优势互补、互联共创的良好工作态势。组织联建,与打洛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勐景来景区党支部探索建立“警企村”联建模式,畅通沟通渠道,联动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活动联过,开展“组织生活同过、党员骨干同育、警地党员同评、发展大计同议”四同活动,大力提升党建质量和党组织活力,走出一条强边固防、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的共赢之路。治理联合,建立“党员+N”的“党政军警民企”联管体系,将全村分为8个网格治理小组,每组联系13至17户,形成多方参与、直接到户、覆盖全员的边境联治工作格局。

创新思路 丰富业态

注重发展红色产业,建成爱国主义教育中心、云岭先锋党建书屋、党群活动中心、党风廉政教育中心等党群服务功能区,建成中缅边境红色旅游文化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景莱村与西双版纳金孔雀旅游公司合作,成立勐景来景区有限公司,依托村寨形态风貌、独有文化资源,打造了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传统村落保护、农业休闲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边境幸福村。探索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开发“吃在傣家园、住在傣家楼、乐在景来寨”等乡村旅游项目,建成香水莲花稻田庄园、七彩花田等网红项目,培育傣家特色餐饮民宿,打造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建设赶摆场、小集市和傣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体验点,让户户有致富产业、家家有增收渠道、人人有就业岗位。如今的景莱村,寨子美了,产业强了,群众富了,每年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