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山东省积极打造“道中华·齐鲁行”品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化认识,创新品牌“早”破题。山东省立足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发源地、优秀传统文化富集地优势,创造性将国家民委打造的传播品牌“道中华”与旅游促“三交”深度融合,创新推出“道中华·齐鲁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品牌,内涵主要体现三个“行”:一是国家有部署,山东要先行;二是感悟共同体,方式是旅行;三是坚持高标准,工作要很行。我们将“道中华·齐鲁行”作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响亮品牌,作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的重要抓手,作为全省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讲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山东故事,推动“道中华”品牌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面部署,整合力量“快”推进。坚持“快”字当头,明确成员单位和工作分工,制定工作要点,合力打造“道中华·齐鲁行”品牌。一是快部署。今年2月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道中华·齐鲁行”品牌建设目标和措施,全省民族工作系统上下联动,同向发力。二是快发动。在全省广泛推介“道中华”品牌,“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强国号关注量位居全国首位。将“道中华·齐鲁行”品牌打造纳入山东省民族宗教委各兼职委员单位工作要点,充分发挥教育、文旅等部门职能作用,着力抓好体验基地建设、精品课程打造、市场主体培育、导学队伍培训,构建各部门合力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快推进。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互学互鉴,打造了“历史文化游”“红色记忆游”“非遗传承游”等体验行线路107条,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基地、组建导学讲解员队伍、开展培训,逐步形成多维度、立体化项目矩阵。
示范带动,发挥优势“准”选点。曲阜“孔庙孔府”被列为2023年度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以来,我们把项目作为突破点精准发力,坚持上下协同、部门联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一是整体谋划。印发实施方案,联合省文旅、发改等部门在曲阜召开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会,发动当地党委和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打造“道中华·齐鲁行·曲阜游”品牌。二是深挖内涵。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十三碑亭”“五柏抱槐”“孔子手植柏”等景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故事,精心设计解说词3万余字。在各景点设置富含中华民族元素的讲解牌和“道中华”二维码,让游客在观景时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中华文化、中华礼仪项目体验式教学导学,体验项目列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第二期轮展,受到广泛好评。三是以点带面。在曲阜试点示范项目典型带动下,全省上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出个性化、清单化线路套餐,打造了“沂蒙美”“鲁南行”“琴岛情”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子品牌51个,实现16市品牌全覆盖,多点开花、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
品牌赋能,整体提升“实”内涵。一是建强载体。在泰山、大运河等重点旅游线路上打造1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在济南中华民族欢乐园等旅游景区打造30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旅游)专线409条,建成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广场)185处。二是注重特色。坚持“一市一品牌”“一线一特色”,重点围绕泰山、黄河、孔子、鲁班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突出特色打造旅游线路,满足不同人群旅游需求,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三是加强引导。实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开展精品课程展讲,实现全学段纵向衔接和全面覆盖,组织各学段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体验行线路等,开展沉浸式体验,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服务大局。结合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与边疆省区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信息共享,做好服务管理,长效化常态化推进旅游促“三交”工作,为各族群众双向交流提供便利。(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 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