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多措并举开创普法宣传教育新格局

来源:玉龙县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4-01-08 18:18:12       【字体:大    中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多举措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抓组织领导,不断提升普法保障水平。适时调整充实依法治县办普法协调小组成员,有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和政协监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责任机制。严格相关文件要求,切实担起玉龙县普法工作牵头抓总职能,督促全县各部门压紧压实普法责任,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努力从政策、制度、责任层面推动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独唱”向“各部门合唱”的转变。

抓重点内容,不断提升干部法治能力。紧紧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持续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认真实行领导干部就职宪法宣誓、副科级以上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培训,把法治考核评价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抓各司其职,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聘任工作,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通过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全面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撑体系。同时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签署了《玉龙县校园法治强基建设合作协议》,组建“蒲公英——红领巾”普法志愿者团队,助力法治校园建设有成效、出亮点。各普法责任单位结合部门职能,组织普法宣传活动465场次,开展普法讲座258场次,设置展板460余块,制作横幅520余条,张贴标语410余条,解答法律咨询8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8万余份。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普法信息385条,通过法治文化公园及法治文化广场等宣传载体,受益群众6万余人次。

抓阵地建设,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分别在塔城乡十八寨沟村、拉市镇美泉村、黄山街道长水社区、白沙镇玉湖村和石头乡石头村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贴近群众、寓教于乐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着力将漾弓江滨江公园打造成“法治文化公园”,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1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项目,其中黄山街道长水社区和白沙镇玉湖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九河乡北高寨村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拉市镇均良村、石鼓镇大同村、黄山街道白马社区等九个村(居)被命名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104个村居遴选法律明白人310名,开展专题培训18期,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在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依托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做到了全县104个村(居)法律顾问100%全覆盖,打通了偏远山区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抓融合推动,不断提升普法工作成效。根据省、市、县三级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要求,结合实际,把“八五”普法工作与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有机融合,锚定“三下降一扭转”的目标,深入开展普法强基工作。组建16个工作队共70名工作队员全部下沉进驻到全县16个乡镇开展专项普法宣传,各专班充分依托乡镇综治中心、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资源力量,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普法措施。采取“普法+调解”方式,对全县89起存量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化解,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41起。边普法边化解新增矛盾纠纷71起。针对普法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在县融媒体中心开设了玉龙“披星戴月”系列法宣栏目,栏目设置“执法一线、说事拉理、庭审直播、检察护航、律师释法、杞梅法语、叶鑫说法、乡土乡音、方言送法、纳西讲聚、法宣喇叭”等11个专栏,紧贴群众需求的法律题材,通过“日常生活工作场景画面+法律法规”,再进行口语化解析,增强了普法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达到了让群众学法、更懂得用法的效果,更好地凝聚了法治共识。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