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因地制宜出实招 推进乡村建设见实效

来源:德宏州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4-01-24 17:33:50       【字体:大    中  

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强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边境村寨生产生活水平总体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财政、交通、水利、民宗、教体等多个部门资金共18.3亿元,实施项目1539个,完成资金支付13亿元。

扛实责任,统筹推动组织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德宏州委、州政府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推动落实,实时召开工作推进会,主要领导进行工作安排部署、统筹协调、督促督导等。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德宏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州统筹谋划、县(市)具体负责、乡(镇)村主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机制,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强边固防的重要举措抓牢抓实。

强化措施,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一是规划先行,谋篇布局。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思路,自下而上编制完成57个沿边行政村“一村一方案”。全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共2344个,重点围绕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防控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6大任务,计划总投资25.08亿元。二是多方联动,整合资金。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人居环境改造、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和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等重点工程。

多措并举齐发力,初步成效显现

一是党建强实现新提升。大力深化党建品牌创建,严格按照“四个一”举措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高标准完成抵边村“两委”换届选举,57个抵边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

二是基础牢取得新进展。边境村寨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得到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群众需求得到有效解决。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下达用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资金3477.21万元,在36个沿边行政村实施项目30个;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共73个,累计262.6公里,完成投资22385万元,496个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实施农村供水工程97件,总投资7414.85万元,57个沿边行政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52%;州内57个沿边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496个自然村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大幅提升了边境地区应急能力和各项政策宣传能力。

三是产业兴取得新突破。聚焦稳粮、增收、增美、增品牌、增力量“一稳四增”,推动边境村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转化特色产业优势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组织开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日攻坚行动”、大力督导全州57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入账冲刺等措施,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57个边境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

四是环境美呈现新面貌。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加快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积极推动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4个边境县(市)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

五是生活好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有序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行动计划。22个边境乡(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57个沿边行政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所在县(市)农村平均水平。同时,更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政策向抵边村寨倾斜,基层教育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六是边疆稳开创新局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7个沿边行政村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率达到100%,组织举办52期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培训。以实施边境“国门文化”建设工程,打造德宏特色、中国气派的“国门文化”形象和品牌。立足德宏区位优势,不断探索管边控边“德宏模式”,基本实现了“五降四升三遏制”。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