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宁市禄脿街道将“五个振兴”列为深化党建引领的基本“内功”,不断激发各级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在广泛组织、动员、凝聚党员、群众上持续发力,让乡村建设发展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一是坚持高效用才,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能人”培育。制定村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2023年推荐参加“双学历”提升3人,从各领域党组织储备力量中择优发展党员6人;建立村(社区)后备力量动态数据库,截至目前,在库后备力量40人;建立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信息库”,培养储备“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60余名;结合乡村发展及群众需要,整合各级资源开展电商运营、直播带货、舞台妆造、面点烘焙等各类培训20余场次,累计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次;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推动“农民业校”小课堂发挥大作用,为“新农人”充电赋能。
二是坚持组织引领,持续推进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围绕“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收入来源单一,致富能手、乡土人才“单打独斗”等问题。截至目前,已实现7个行政村全覆盖。艾家营村党委领办的“安宁禄康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云南省3个典型案例之一在全省推介宣传,荣获昆明市第八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百强农技协”等殊荣。在密马龙、海湾、北冲、庄科4个村委会,村组干部、党员带头种植万寿菊360余亩、金银花10余亩、养殖肉牛130余头,“花产业”再扩“版图”,“牛经济”小露“头角”。
三是坚持塑形铸魂,持续推进乡土文化开发利用。组织一批有文艺特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改编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乡村特色、民族文化内涵丰富、艺术含量较高的演艺节目和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大力扶持民族刺绣、蜡染等传统民族手工技艺;争取“螳川人才”培育项目扶持,打造密马龙合唱团,组建芦笙文艺队,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民族乐器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动;密马龙合唱团亮相第11届云台会系列活动之第四届“山海花语·两岸花植设计嘉年华”启幕仪式。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各民族民俗、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和发扬,辖区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四是坚持“三治融合”,持续推进乡村颜值全面提升。以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主线,大力推进“绿美乡村”“景区村庄”“善治乡村”“文明乡村”“数字乡村”等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社会治理现场教学点,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德治、法治纵深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得到巩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一批环境宜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逐步涌现。艾家营村委会5个村小组被评定为昆明市绿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大庄、琚家营村小组先后被列为云南省、昆明市绿美乡村现场观摩点。
五是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农文旅新业态培育。依托现有的民族文化底蕴、山水田园风光、地方特色美食,开发培育了一批农业旅游、农耕体验、民俗体验等乡愁产品。2023年成功举办春节踩街、葡萄文化旅游节、火把节、花山节,累计吸引游客12万余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特色餐饮等消费460余万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乡村休闲旅游聚集地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