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六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楚雄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4-02-04 18:43:48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楚雄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六个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一是坚持以政治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行动更加坚强笃定。建立“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州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民族工作组织架构,将民族工作放在大统战格局下统一部署。制定出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一体推进。着力加强“四个特别”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坚持以宣传教育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牢不可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巩固提升“一十百千”宣讲体系,创新组建“红领巾讲解员”队伍,积极推广“农民理论家宣讲团”“梅葛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等宣讲经验,着力打造“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宣讲品牌。深化“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建立“筑梦楚雄”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推出《滇中翡翠·融和楚雄——楚雄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和《民族团结童声颂》等数字长卷。建强各类宣传教育阵地,着力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教育实践基地、主题街区、主题公园、主题广场,构建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广覆盖的宣传教育阵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入脑入心。

三是坚持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更加绚丽多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创作推出《真爱长歌》《情感高原》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骏马奖”,成功打造《云绣彝裳》《彝乡之恋》《古薇噜》等民族文化演艺精品,楚雄彝族赛装节,从乡村T台走向世界,彝绣传统文化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就业5.7万人。高质量举办各类民族节庆活动,火把节、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强、推动文化互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

四是坚持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更加坚实有力。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金钥匙”,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统筹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开放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彝绣、“金融+肉牛”成为农户增收新的增长点。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04亿元,总量分别居全省16个州(市)、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第5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5413元、16846元。社会事业得到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双减”“双升”稳步落实,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通过复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感谢共产党”“感谢党中央”成为共同心声。

五是坚持以“三交”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推动城乡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各民族全方位嵌入聚焦发力,打造楚雄市栗子园社区、禄丰市万融苑小区、永仁县“幸福里”用工平台等模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快构建。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10+N进”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滇中翡翠·融和楚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实现创建工作常态化广覆盖,涌现出楚雄市栗子园社区、永仁哲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典型案例,楚雄州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获国家民委命名。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建成三项交流教育实践基地81个,成功举办13省(区、市)23州(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会议。常态化开展“结对子”“一家亲“手拉手等联谊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凝聚起团结进步的“向心力”。

六是坚持以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科学高效。把民族事务纳入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大格局,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工作,推动党建和民族宗教工作深度融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连续5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