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墨江县念好“四字诀” 争创民族团结示范县

来源:普洱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4-02-07 18:31:35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普洱市墨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流墨成江 同心筑梦”为创建主题,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之花在哈尼大地绚丽绽放。

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就创建之“魂”。一是筑牢思想根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和各级党员干部培训课程。依托“新媒体+主题党日+万名党员进党校”等载体,多视角、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教育活动。2022年以来,开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3次、1000余人次参学;全县84个党委(党组)、906个党组织开展学习共2000余场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专题培训班39场、培训3000余人次;举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2000余场次、覆盖2.3万人次。二是创新丰富精神载体。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融入城镇建设,在县城主干道醒目位置悬挂国旗、中国结、灯笼等具有中华文化和民族特色元素的饰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深植于各族群众心间。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意识馆3个,民族团结广场3个,民族团结步道1条。2022年以来,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教育90余场次,文艺汇演5场次,2万余人参加民族团结知识测试,4.3万名群众参与问卷调查。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组织开展“墨江国际双胞胎节”“哈尼十月年”“彝族火把节”等各族群众共享的联谊活动;挖掘《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艺作品,实施省级少数民族文化项目29个;打造一批以《牛皮大鼓舞》《哈尼姑娘》等为代表的民族歌舞,出版《墨江哈尼族支系实证文化丛书》等图书20余种,《数梯田》获第三届河北民族演唱大赛金奖,优秀传统文化已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创建之“质”。一是构建互嵌式发展结构。依托中老铁路、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的交通区位优势,带动墨江推动公铁联运,以“交通强县”理念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促进墨江与全国更大范围的交往交流交融。以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为切入点,从各族群众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入手,全方位推进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二是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增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2023年,全县各团组织和少工委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书画展等主题实践活动30余场次,文体活动16场次,为各民族青年提供了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机会,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发展旅游搭建平台。以融合春节、端午、中秋、冬至等传统节日和哈尼“十月年”、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连续举办十七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吸引世界各民族1.3万余对双胞胎参与活动,累计接待游客群众近500万人次,搭建起各族群众共享共乐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强化创建之“力”。一是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加强接边地区的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健全县、乡(镇)、村组三级对接协调组织网络体系,“联建、联防、联调、联通、联治、联谊、联控、联创”等8联工作法和“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障”3个保障的“383”维稳工作机制,牢固树立接边地区群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意识。“383”维稳工作机制入选全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论文集)典型经验做法推广;墨江县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省级先进平安县”等荣誉。二是构建民族团结创建联盟。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组建由玉溪市新平县牵头,普洱市墨江县、镇沅县,楚雄州双柏县,红河州石屏县,玉溪市峨山县、元江县6个县参与组成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与江城县、宁洱县、思茅区、绿春县、景洪市、勐腊县等7个县(区)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协议,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创建格局,进一步拉近接边地区各族群众距离,增进友谊,促进团结。三是提升宗教治理能力。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强化基层力量,15个乡(镇)配备了统战委员,62个宗教工作重点村配齐宗教干事,县、乡(镇)、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建立宗教工作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研判,形成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着力培育民族团结示范典型,突出创建之“效”。通过“互观互检互学”等活动,推动各乡(镇)、各部门学学相长、比学赶超、争创标兵、以点带面、全域创建。深入开展“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等“十进”创建活动,在各领域和行业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擎旗手”“排头兵”。联珠镇者铁村勐簸自然村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联珠镇曼平村岩子营村民小组和仁里村仁里大寨村民小组荣获“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殊荣。目前,全县创建161个国家、省、市、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省级“和谐寺观教堂”,8个市级“和谐寺观教堂”,涌现出186户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8名市级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创建局面。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