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缅甸接壤,是云南省边境线最长的县,境内拥有4个国家级口岸。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边境”和“多民族”实际,不断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创新“三三”工作法,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大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2023年,勐腊县矛盾纠纷化解数同比上升4.66倍,三类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9.0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云南省第四,西双版纳州第一。
推动“三网合一”,以基层治理的“精度”兜牢和谐稳定的底线。按照“需求在网格发现、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工作思路,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各类基层治理力量和各方资源要素,深入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层党建、综合治理、信息采集等网格功能,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反应迅速、服务高效的“全科网格”体系,推动“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增进民族团结的纽带,真正把网格打造成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的第一道屏障,构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共治体系。
健全“三项机制”,以基层治理的“深度”维系“四个与共”的底色。以构建风险摸排、分析研判、全员包保“三项机制”为抓手,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法治护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进边疆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责任制,健全边境沿线风险摸排机制,常态化组织(乡)镇领导班子、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对难以解决的重难点安全风险进行收集梳理,力求将风险化解在基层一线。全面推行“1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1名村(社区)干部+1名社区民警+N名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的“3+N”管理模式,动态管理网格等级,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
打造“三支队伍”,以基层治理的“力度”构建互嵌共荣的环境。切实抓好综治队伍、普法队伍、联防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以“点、线、面”统管的模式,整合调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职人员”等纳入专兼职的一专多能网格员队伍。建立村民自治队伍,集中开展访民情、办实事、惠民生等系列活动。组建县、乡综治专班队伍驻村蹲点,走访排查中高风险涉边问题重点村寨,做到了“整治一线、带动一片”,不断增强工作队伍法治意识,优化人才保障,不断壮大普法队伍。充分利用全县5000余名“专兼职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队伍力量,全覆盖下沉到9个乡镇916个村小组一线开展工作,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以宣传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窗口,教育社会公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强化边境联防队伍,深化“机关+农村”结对挂钩支援机制,探索建立110个联防所与148个抵边村“双向”挂钩机制,完善联防员与基层综治力量、民兵、村民等群防群治队伍的联勤联动体系,实现联防所全程参与边境村寨治理,切实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末端,维护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稳定,筑牢祖国边疆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