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安宁市多措并举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来源:安宁市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4-04-07 18:28:50       【字体:大    中  

昆明市安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构建一体化制度、搭建资源化平台、善用社会化课堂,纵深推进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不断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四个共同”“五个认同”。

构建一体化制度,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一是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制定印发《安宁市开展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史五观五认同”教育实践实施方案》,把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列入学习目录,建立完善常态化培训学习机制。二是融入国民教育。把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及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通过开展“开一次中华民族发展史主题班会、出一期中华民族发展史主题板报、讲一个中华民族发展史故事”的“三个一”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三是融入社会教育。将中华民族发展史列入各村(社区)“三会一课”、村居民大会等学习宣传内容,融入村(居)规民约、行业公约,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民族节庆活动、“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五个认同”,信心百倍地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搭建资源化平台,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精准化。一是“线上线下+教育”。线上创新在安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平台(安宁同心小程序)用VR教育馆的形式,讲清楚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历史脉络和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利用乐享安宁App、魅力安宁公众号等各单位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围绕中华民族发展史,通过理论宣讲“讲”起来、爱国歌曲“唱”起来、党史电影“放”起来、志愿服务“动”起来,以悬挂横幅、制作宣传册子、宣传标语、电子横屏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使党员干部时时受感染、处处受教育。二是“基地+教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安宁市革命历史教育展览馆、李方英故居、赖乌包山遗址、革命历史纪念碑、八街街道龙洞村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等为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把学习教育的课堂搬到革命历史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阵地+教育”。依托各级党群活动中心、图书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市民学校、家长学校,辖区企业、物业、大党委成员单位等活动阵地,整合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宣传教育,打造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多点阵地体系,不断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善用社会化课堂,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长效化。一是理论宣讲课堂“声入人心”。以理论宣讲活动室等阵地为依托,将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宣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学习内容开展谈心得、谈体会,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研讨,切实让中华民族发展史在基层落地落实、开花结果。二是沉浸式体验课堂“深得人心”。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中华民族发展史演讲比赛、历史文化书画摄影展、非遗文化体验、培训研学等活动,大力宣传各族群众“一起走过”的光辉历史、“一起奋斗”的艰辛历程、“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一起坚守”的理想信念、“一起向往”的美好愿景,增强情感联系、心灵共鸣,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三是为民服务课堂“温暖人心”。在健康义诊进小区、困难群众慰问等为各族群众送温暖、送爱心、送文化、送健康、送便利等为民服务中,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进一步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