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出台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方案

来源:大理州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4-04-30 18:52:29       【字体:大    中  

日前,大理州出台《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点开展“十项行动”,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最大限度发挥好大理历史文化、美丽山水、自然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使旅游业成为促进中华民族共有家园构建的重要推力。

《方案》明确,通过深入实施“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进一步聚焦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把促进“三交”融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让“有得游”“游得起”“游得好”成为丰富各族群众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赋予旅游业各项服务都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形成大理州旅游促进“三交”矩阵,不断丰富“苍洱处处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

一是实施骨干培训行动。鼓励支持各旅游企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职工集体学习和各类教育培训等学习内容,努力将旅游从业人员培育成为文化自信的践行者,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者,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积极建设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是实施规范讲解词导游词行动。规范全州A级旅游景区讲解词,做好《导游大理》图书内容审查把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融入导游讲解、旅游服务中,引导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准确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让旅游成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成为各族群众脑袋富起来的灵魂工程。

三是实施展陈提升行动。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使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感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场景。

四是实施研学资源挖掘行动。指导旅游景区、旅行社做大做强“研学+景区”“研学+非遗”“研学+地质”等有影响力、渗透力的传统研学产品,让各族青少年沉浸式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五是实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赋能促“三交”行动。坚持“融”的导向,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鼓励引导各族群众共过传统节日、共享中华文化,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彰显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六是实施温泉康养促“三交”行动。坚持以温泉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拓展“温泉+”模式,挖掘温泉文化资源底蕴,创新温泉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丰富完善旅游业态,打造特色主题温泉旅游康养产业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各地温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七是实施饮食文化促“三交”行动。围绕“永平黄焖鸡”“诺邓火腿”“宾川海稍鱼”“巍山小吃”“弥渡小吃”等各地丰富且独特的美食资源,打造以饮食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产业,更好满足广大游客文化旅游消费新需求,使“美食”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载体,成为各族群众口袋鼓起来的富民产业。

八是实施非遗传承促“三交”行动。围绕“扎染”“花灯”“跳菜”“木雕”“银器”等各地各级非遗项目,开发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巩固完善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体系,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度假区、进非遗集市等活动,持续开展传承培训、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非遗“活”起来,让旅游“热”起来,彰显非遗的时代价值。

九是实施红色旅游促“三交”行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开展党史国史、爱国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各地游客在红色旅游中汲取精神力量,强化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十是实施乡村旅游促“三交”行动。深挖乡村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农文旅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结合省“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和州百村(社区)示范创建行动、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项目等建设,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闲、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乡村旅游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探索建立生态环保、文化传承、旅游活动和社区繁荣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助推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发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