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宏州深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适度发展林下养殖,积极发展林下产品采集,有序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构建全链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林下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2023年,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51.25亿元,占林草总产值的33.82%。
完善机制,高位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州委全会工作报告、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部署林下经济工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数十次作出批示,结合林长制工作每年至少4次到一线调研。印发《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草果产业扩面提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启动《德宏州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草果产业发展,2023年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重点林下产业发展。强化合理开发,出台林草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制定《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野生鸟类保护条例》,始终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突出重点,全力抓实特色重点产业。按照做强以石斛、草果、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思路,不断夯实原料基地建设。2023年,全州完成林下种植58.84万亩,林下产业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以景颇族和傈僳族为主的盈江卡场五排村,发挥刺竹优势,改造提升刺竹园1700亩,实现鲜笋产量253吨、产值202.4万元,户均增收5600多元;有百年草果种植历史的芒市风平镇葫芦口村民小组2023年种植草果2500亩,实现产量1120吨、产值1000万元。
盘活资源,着力打造多元发展模式。立足德宏资源现状,“林+N”探索推广森林景观综合利用模式,盘活森林资源。全州建成国家森林乡村9个,省级森林乡村78个、生态文明乡镇35个、绿美村庄14个,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蔚然成风。芒市孔雀谷森林公园融合传统与现代游乐模式,全面展示生物多样性,运营以来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余元,解决周边村寨100余人就业,成功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位于陇川户撒的滇缅国际雨林运动公园,秉持“森林运动康养基地+森林旅游”理念,不断开发精品森林运动康养服务项目,带动周边村民收入80余万元,解决就业岗位30多人。同时,创新推动森林资源利用,以盈江县为试点,多措并举推动,开出云南首张林业碳票,为全州乃至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林业碳汇助力林农增收致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科技引领,持续推动产业量质齐增。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健全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林下经济科技服务体系。创新良种良法技术,草果、重楼等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创新研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通过省级认定草果良种3个、重楼良种3个、红鑫9号铁皮石斛优良无性系1个。其中,草果良种成为云南省目前唯一认定的3个良种;“一种促进草果生长的规模化水分调控方法”及“一种幼龄重楼块茎促壮种植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芒市石斛”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培育主体,构建利益联结发展体系。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建好林下经济招商项目库,引进浙江铁枫堂、广西山记等企业。优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林下经济积极性,全州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企业和合作社达到202家,林下经济产业已覆盖农户4万余户。积极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林场发展模式,让广大林农在林下种植和养殖环节成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