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三个举措”推动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来源:昭通市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4-06-21 17:39:51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三个举措”推动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

一是注重文化赋能,提升旅游促“三交”的内涵。充分挖掘豆沙关五尺道景区“民族团结丰碑”袁滋摩崖石刻深刻内涵,向游客讲述“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的重大意义,增强各民族对“四个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入挖掘研究和阐释昭通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打造一批优质民族文化产品,以舞台演艺、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展示,近年来共创作出《那年红军到扎西》《阿依古举》等百余个文艺精品。深入挖掘各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市级统筹安排资金对李耀庭家庙、广东会馆等昭通古城景区文物进行保护修缮,积极培育打造、传承发展端午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赋予民族节庆活动新功能、新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融入各族群众精神生活,将民族节庆打造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增强旅游促“三交”动力。依托实施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75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2023年已完成15个,2024年正在建设32个。依托扎西会议纪念馆、罗炳辉将军纪念馆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向游客讲述“扎西会议”、四渡赤水、乌蒙山回旋战等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依靠各族人民开启胜利之路的红色文化故事,开展“重走长征路”等沉浸式体验教学,涵养家国情怀。2023年接待观众35.07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万余册,全方位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红色故事。2023年创新推进具有昭通特色的“三项计划”实践基地,建成10个“石榴红驿站”实践基地,助推旅游过程成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三是突出业态建设,丰富旅游促“三交”平台。结合全市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新业态建设,努力提升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多措并举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2024年6月召开全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发布3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即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历史文化旅游线路、民族风情旅游线路。以文化惠民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唱游昭通”专场等系列活动,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2023年以来,开展了“千号联动”自媒体推广、“欢乐五一 嗨玩昭通”“昭通暑期清凉游”等系列宣传活动,并通过抖音、快手等开展线上直播,推动昭通民族文化走上“云端”、进入“指尖”。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