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谋深抓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一是政策推动。制定《曲靖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制定《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两高两新”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贯彻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施方案》《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的实施方案》,强化规划引领、政策衔接、项目配套、资金整合,推动“文旅融合+民族团结”走深走实。
二是产业拉动。深入实施“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全域联动”战略,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山水田园为基底,以生态气候为依托,以康养休闲、高原体育、高原农旅为特色,规划建设潦浒古镇等省级“35102”文旅项目40个、总投资达630亿元,完成投资127.6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巩固提升“珠江源”“爨文化”“罗平油菜花”“会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滇南胜境”等旅游品牌,擦亮珠江源头、古鱼王国、爨文化故乡、云南副中心城市“四张名片”,精心打造“避暑天堂·清凉曲靖·爱在珠源”旅游线路,优化旅游优质资源供给体系,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7106.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7.26亿元,旅游业成为各族群众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各族人民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是阵地带动。坚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建成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30个、主题公园(广场)2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182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4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5个并纳入精品旅游线路,将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通过建筑标识、公益广告、美术摄影、文艺展演等形式深刻形象地表达出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四是文化促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珠江源文化、爨文化、古鱼文化、长征文化等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打造“珠源绣韵”等刺绣品牌,入选非遗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29项,创作推出滇剧《爨碑残梦》、报告文学《大道健行》、花灯剧《石榴花红》、快板《石榴花开情满珠源》、彝族舞蹈《确哦确比》等一批精品力作,旅游为媒、文化唱戏,讲好曲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
五是活动驱动。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歌舞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展演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景区景点等,举办“拾光掠影心映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摄影邀请展”、民族文化特藏书记推荐活动、“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暨2023年中国尼珠河大峡谷旅游推介活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沙绘世界 爨魅陆良”——中国·陆良首届沙画艺术节暨爨文化旅游节活动、全国广场舞大赛、曲靖罗平国际花海马拉松赛、张信哲演唱会、薛之谦演唱会等文化、旅游、节庆、体育、赛事等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人数350万余人次,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