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节搭台,着力打造民族节庆、大赶摆、夜经济三个品牌,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节庆品牌促“三交”。把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充分挖掘阐释民族传统节日蕴含,利用“春节”“泼水节”“盘王节”“嘎汤帕节”等节日契机,开展民族歌舞展演、非遗传承展示等特色文化活动,共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节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傣历1386年新年节期间,以“传统文化活动”“文化文艺庆祝活动”“雨林赛事活动”“商品展销活动”“创新特色节庆活动”“乡镇农村特色节庆活动”等系列活动,通过歌舞晚会、游街展演、泼水狂欢、划龙舟、放水灯、孔明灯,开展传统民俗竞技、民俗风情赶摆等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4月12日—16日泼水节期间,全县接待游客21.49万人次,主题游街吸引1.7万游客共同参与,景区入园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7亿元。民族传统节日逐渐向“假日经济”转变,有效推动勐腊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以大赶摆品牌促“三交”。把群众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旅游促农增收”“党建+茶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促农增收”“党建+口岸经济促农增收”等发展模式,创新举措推出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立足勐腊边境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举办曼龙勒生态赶摆、曼烈中老边民“国际老庚”大赶摆、南腊源赶摆、勐远摸鱼节、上龙茵“不消慌”集市等活动,打造“勐腊大赶摆”品牌,搭建“特色商品销售+民间文艺展演”平台,形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老庚”在傣语里是“亲戚朋友”的意思。今年2月,中老边民“国际老庚”大赶摆分别在勐腊县曼烈村和老挝勐新县曼纳坎村举办。2月12日,4万人相聚曼烈村,中老“老庚”一同赶摆,“边”色浓郁,热闹非凡。“随着中老铁路、边境口岸的扩大开放,我们主动融入口岸建设,盘活集体经济,引导村民做好边民互市、民宿、乡村旅游和打造国门村寨品牌,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勐满镇勐满村委会副主任岩务叫说。截至目前,曼烈村已举办中老边民“国际老庚”大赶摆、“中老民族特色美食街”16期,吸引游客13万余人,带动群众增收610余万元,中老双方以“赶摆”牵线搭桥,用友谊的线将两国、两村人民紧紧拴在一起,促进国际友谊和民心相通。
以夜经济品牌促“三交”。打造夜间经济布局,深挖夜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用好民族传统节庆、节日活动等载体,促进“夜经济”提档升级,拓展夜消费“夜活力”。以“文化+夜经济”“旅游+夜经济”融合发展,推进南腊河·星光夜市、勐远仙境星空营地、植物园萤火虫之夜等夜经济项目,打造关累村、勐润村、勐远村等乡村民族特色夜市,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促增收。
随着夜幕降临,南腊河·星光夜市逐渐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美食、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吸引各地游客。夜市以“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为核心,2023年来共举办乡镇主题周活动20余期,系列民族节庆活动86期。设置非遗展示区、青年之家、农特产品街区等区域,活动期间,设农特产品展示摊位达350余组,每个摊位日均收入千元以上,夜间活动人流量最高达3万人以上,吸纳大量就业创业人员。南腊河·星光夜市依托民族传统节庆日,相继推出跨年迎新宴、彩虹泼水节、盘王节狂欢等系列主题活动,创新举办热带雨林文化节、渔文化节、中傣医文化节、中老友好青年美食文创街等活动,先后入选“云南省第一批旅游休闲街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勐腊文化交流和经济增长提供了交流平台,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勐腊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