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四项措施”持续深化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

来源:昆明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 2024-07-02 19:28:07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昆明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教育引导、宣传育人、文化传承、实践创新等方面铸牢全市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有形有感,全面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活动。充分结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分类型、抓重点推进“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活动,通过对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以及国徽、党徽、军徽、团徽、队徽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凝识凝心,增进各族学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青春昆明”平台设置春城特色章“小小石榴籽”,并开展了系列争章活动。第一期争章活动共计2.3万名共青团员参加,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了两期“团结进步同心营”,全市300余名学生与全省各州市学生参加活动,并建立深厚友谊。开展“团结花开幸福城,石榴籽籽心连心昆明市各族青少年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全市各族青少年通过“共诵一首诗、共唱一首歌、共祝一个愿”四个篇章,抒发自己身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三是育人育心,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进”教育。通过建设民族团结宣传栏、开展民族团结专题讲座、编印民族团结校本教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融入学科教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活动走深走实。民大附小开发《火一样的彝族》《水一样的傣族》《风花雪月的白族》《五彩缤纷的壮族》等一系列民族校本课程。目前,昆明市共创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试点学校20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91所、省级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0所、省级民族文化教育基地校2所。

四是同学同优,创新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从2016年起,探索开设“民族班”“阿诗玛班”,在全市昆一中、昆三中、昆八中等7所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生。“阿诗玛班”每年计划招生40名,少数民族女生占80%,汉族女生占20%;“民族班”每年计划招生240名,每校40名,学生入校后混班混宿,共同学习。“民族班”“阿诗玛班”培养成绩喜人,每年参加高考,基本实现人人考上本科高等院校,一本上线人数保持在80%以上。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