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罗平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重点领域,加强精神文化塑造,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以花为媒,拓展宣传教育广度。依托罗平县旅游文化活动及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以“节会促发展、活动促交融、品牌促效益”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主题教育,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农文体旅”融合品牌。每年组织花海马拉松、自行车赛事、云南民歌大家唱、花海长街宴、花海音乐节等活动10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新华网、央视网、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报道“罗平花海唱民歌”1000余条信息、视频800余条,媒体播放量达130.6万次。
文化浸润,丰富精神家园内涵。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一批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院落、主题街区,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教育引导导向的主题宣传阵地,树立和突出展示好中国结、刺绣、花灯等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依托县、乡两级党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充分利用各类科普实践基地、青少年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国防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大众宣讲团、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团等平台,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任学源烈士纪念馆、中共罗盘地委指挥部旧址等教育阵地,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主题文化体验活动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文艺演出20余场次、文化下乡演出40余场次、主题读书活动80余场、知识竞赛10余场,开展爱国主义、“五史”教育600余场次,各族干部群众接受体验教学和红色教育累计达12.5万人。
传承创新,提升文化认同高度。深入挖掘罗平布依文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省、市、县非遗保护项目达109项,非遗传承人68人,编撰翻译出版《罗平彝迹》《玄通大书》等民族文化书籍,《布依姑娘》《吊脚楼》等优秀文化作品先后获得省、市表彰奖励,布依八音坐唱、火把节、泼水节等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出版本土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集50余本。234所学校全部通过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评估验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