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瑞丽市推进“国门文化”建设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来源:德宏州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4-07-10 18:16:24       【字体:大    中  

德宏州瑞丽市立足边境、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始终坚持把国门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创新文化交流载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建设文化特色馆、打造国门学校教育品牌、建立“国门书社”等系列举措,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全面促进中缅双方文化交流与交融,发挥文化稳边、固边、兴边和文化睦邻、安邻、富邻作用。

优化提升,完善“国门文化交流中心”功能。完善中缅友好纪念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布展内容,借助国家级抗战纪念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德宏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示范单位等平台,紧紧围绕“家国情怀,边关风情”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国门文化交流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民参与,共创共建国门文化特色馆。构建独具特色的一个总馆(瑞丽市文化馆)、10个乡镇分馆,10个行业协会,10个社区服务点,10个文化特色村服务点的“十全十美”总分馆制体系。发动社会力量,建设文化馆分馆;扶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设傣陶分馆,该馆通过傣陶手工技艺传承,培训中缅两国边民学习傣陶技艺,同时开发傣陶系列文创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动员作家协会建设麓川书院分馆,开展文学、国学、书法、茶文化讲座、无人机操控技术、武术、阅读与写作培训等活动;引导文旅企业建设景区融合型特色分馆,在一寨两国景区内建设国门书社,通过“一井两国”“一秋荡两国”“一水泼两国”“一塔观两国”等景点打造,让游客体验中缅“胞波”文化。

文化传承,打造国门学校教育品牌。将少数民族学生和缅籍学生集中的学校命名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共建立11所学校,分别挂牌命名为“傣族孔雀舞传承学校”“文蚌文化传承学校”“傣族果雕传承学校”“景颇族刀舞传承学校”“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学校”“傣族马鹿舞(嘎朵)传承学校”“傣族剪纸传承学校”“傣族象脚鼓舞传承学校”“玉雕传承学校”等。通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提高中缅两国学生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认知水平。建成4个孔雀舞传承培训基地,目前共有5000多名国内外学徒,通过非遗的交流,促进中缅两国学生的交流。

以书会友,发挥“国门书社”作用。完成中缅胞波友谊24小时智能图书馆建设,目前是云南省第一所服务中缅读者的图书馆,该项目成功入选云南省2023年“国门设施推动文化睦邻”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馆内流动配置有价值10万元的图书资源,可自助查询、借阅、续借、还书,图书馆每周举办阅读分享、中缅文化交流、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等活动,目前共举办国门文化交流活动68期,服务近6万名中缅读者。同时,在边境口岸和抵边村建立“国门书社”7家,除开展图书借阅以外,还定期举办汉语、缅语、傣语和景颇语等中缅边民所需要的语言文字培训班,以及中缅文化知识讲座,法律法规学习等,真正让“国门书社”成为集各项公共文化服务、电影放映、体育设施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门文化”交流中心。

以文化人,促进中缅文化交流与交融。打造国门文化品牌,中缅胞波狂欢节成为中缅两国重要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边民互动交往平台。依托姐告“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和优惠政策叠加的优势,打造国际金融、跨境电商、旅游购物、珠宝文化等产业。文体融合,实施“健康边境线”工程,打造中缅边境藤球赛事训练基地,组织中缅少数民族竞技比赛等文体活动。打造“中缅民心相通大舞台”文化交流活动品牌,举办目瑙纵歌节、泼水节民族节庆活动,以及云南省推进“国门文化”建设极边好声音赛歌会、“共饮一江水”中缅学生汉语缅语朗诵交流活动、“爱党爱国爱人民·守边守关守初心”等活动。整合文化资源,利用基层文化馆站人员、文艺院团等文化人才组成文艺辅导队,深入边境民族村寨开展文化辅导。成功举办音乐节、姐告印度洋海鲜美食节、瑞丽首届特色餐饮技能大赛、金巷子德宏美食节等品牌活动。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