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盐津县“五聚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有形有感有效开展

来源: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发布时间: 2024-07-10 18:29:49       【字体:大    中  

昭通市盐津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挖掘豆沙关袁滋摩崖题记石刻民族团结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逐步实现从示范点创建向全域创建转化,全面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

聚焦党建引领,凝聚创建合力。强化党的领导。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十四五”规划、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巡视巡察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综合考评、学习教育、宣传引导、资料归档、现场讲解、观摩互学、自查自纠、整改提升等机制,构建“党政齐抓共管、专家精心指导、创民办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化思想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党校培训计划、国民教育体系,纳入村规民约,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创建保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县委督查内容并经常性开展督查,县人大、县政协分别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了视察调研,县创建办常态化开展示范点督查指导工作,推动创建工作出特色、见实效、上水平。

聚焦宣传教育,构筑精神家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组建宣讲团到各乡镇、村(社区)、县直各机关、学校、企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豆沙关“袁滋题记摩崖石刻”民族团结故事宣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重舆论宣传引导。宣讲团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讲100余场次,利用“万名党员进党校”专题培训民族团结知识;利用专栏、墙报、农村1368个应急广播,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制定永久性标语、宣传牌、墙绘800余条;印发《盐津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册》400余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测试”、征文、摄影活动;在盐津网开辟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各类媒体报道盐津创建工作信息200余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纂出版《盐津苗族志》,高竿舞狮、苗族大唢呐、端公戏、打鼓草、牛灯等列入省、市级非遗,美食节、花山节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人文交流,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家通用语言。2018年盐津县已全面实现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要求。

聚焦深度交融,共建和谐关系。易地搬迁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打造易迁安置点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点6个,组织开展“乌骨鸡、肉牛养殖、竹笋加工”“网络直播”技能培训和“盐津大厨”劳务品牌技能提升培训,2023年共培训各族学员5292名,参训后就业创业率达到90.3%,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高。积极搭建与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2023年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到中、东部地区就业73521人。全县构建出互嵌共荣的良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旅游+创建”促进各民族融合发展。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依托盐津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景观资源,突出做好雄关古道、山水峡谷、乡村特色、美食文化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充分挖掘“袁滋题记摩崖石刻”等富有民族团结意蕴的旅游资源,打造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项目和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助共学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全县各族青少年就学实行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各族青少年互助共学、相互促进、共同进步。2023年以来全县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63场次47000余人次,推动各民族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认同。

聚焦民生福祉,共促繁荣发展。高质量发展强基础。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公路,各族干部群众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城乡融合提品质。全县城镇化率达33.6%,建成美丽村庄19个,有机林认证28.8万亩,认证“三品一标”39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建设电商网点94个,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成效明显,荣获全省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先进县城”称号,各族群众在共享普惠公平的公共服务中坚定“共同富裕、同心筑梦”的共同愿景。改善民生增福祉。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持续上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显著提升。1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创建为“省级甲等卫生院”,城乡医保报销比例持续上升。各族群众在党的关怀下实现了幼有所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生活。产业致富促增收。重塑鸡、牛、竹“3+N”富民产业和玄武岩、煤炭、绿色硅材“3+N”富县产业布局,紧紧围绕乌骨鸡出栏1000万羽以上,肉牛存栏10万头以上,竹产业面积100万亩以上目标,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亮点、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的全覆盖目标。预计到2025年,实现农业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工业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助推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各民族对“五个认同”更加坚定自信。

聚焦共治共享,共绘民族团结。社会治理提效能。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民族宗教工作政策法规及《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注重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盐津县成功创建“国家法治创建先进县”;推进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坚持以农村社会治理网格为抓手,推进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村(居)民基层网格100%覆盖,全面落实易迁群众“红、黄、绿”三色治理榜单,采取“多维网格+信息平台”的治理模式,初步实现县域治理“状态可视”“事件可控”“诉求可管”。维护稳定促和谐。盐津县深入开展基层社会专项治理,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调、调解、联席会议等多种方式,推进民族宗教工作,依法治理、依法行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民族宗教因素各种矛盾纠纷,全县多年没有发生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全县呈现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以民为本强服务。认真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放宽市场准入、简化企业开办流程,坚持“一颗印章管审批”,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持续取消调整下放行政职权事项。奋力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白水江、横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绿色示范工程和水污染防治工程,盐津已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营商环境大提升、为民服务流程更优化、群众生活环境和质量持续改善,更加坚定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