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四工”举措解决就业难题 为搬迁社区各族群众搭建“共事”平台

来源:怒江州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4-07-15 17:32:25       【字体:大    中  

怒江州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思路,通过“四工”就业举措,帮助部分群众解决外出务工难等问题,实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各族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经济收入长期稳定,逐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积极搭建互嵌式社区“共事”平台,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文章。

招引帮扶车间,家庭妇女当“计件工”。针对一部分“家庭妇女”需照顾老小不能离家外出务工的实际,借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东风”,到广东、浙江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建设棒球加工、服装缝制、手工编织、农产品加工等用工量大、技能培训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帮扶车间”22个,实行“计件工资”“以工代训”,带动固定用工1003人灵活上工,人均月增收2400元,最高月收入达7000元。

发展集体经济,持证上岗当“固定工”。立足社区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物业管理服务需要,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组织,推动集体经济收益、居民收入“双增收”。以红色物业带就业,由社区党组织领办,推进城市社区“红色物业共治体”,成立物业公司24个,聘用保安、水电维修工、园林绿化工等600余人,按工种月工资收入1200元至3800元不等。以小微经济带动就业,通过领办、入股等方式,在社区周边组建集体餐饮食堂、蔬菜配送公司、建筑公司、综合超市等,培训并聘用2000余人,月均工资收入2500元以上。

统筹扩大容量,灵活就业当“派遣工”。州、县两级统筹挖掘区位优势、调整周边农业产业布局,通过“劳务派遣”推介灵活就业。向城区、单位派遣定员定岗就业,安排城市、农村保洁员5000余人月工资平均1300元、公路护路员133人月工资3000元;向社区内小学、幼儿园和周边县(市)、乡镇(街道)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推介保洁员、炊事员、保安等300余人,按工种不同月工资1800至3000元不等。实施“公益岗+灵活就业”,依托“零工就业市场”,对接周边咖啡、小浆果、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建筑施工项目、绿色香料园区等,在设施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在生产管理中推荐季节性用工,向市场派遣临时务工6万余人次,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

创新政策支持,“十小创业”当“自主工”。2023年,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十小创业”试点,试点引领、以点带面,通过集体经济收益支持、免收摊位费、缓交铺面租金等措施,重点扶持小作坊、小民宿、小商店、小摊点、小货运、小商贩、小回收等“十小创业”。盘活搬迁社区空余边坡土地,开垦13136块小菜园,提供12968户社区老年人种植蔬菜、绿化社区,户均“减支”增收500元。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