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河口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中不断夯实民族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的新篇章。
以“堡垒先锋示范”建强基层队伍。河口县推进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加强民族宗教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民族宗教干部,成立河口县民族事业发展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名,全县各乡镇共配备民族宗教专干6人,村(居)委会配备民族事务联络员,实现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有人懂,有人抓。
以“兴边富民示范”促进边民增收。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建立“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模式,指导101个专业合作社清理整治,提升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效益。启动11个优质社(公司)创建,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6个、发展热区产业30.8万亩。立足于提质、扩量、增效、降本的目标,健全“县—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互助组”5级边民组织管理体系,抱团发展,捆绑经营。今年以来累计进出口贸易额10.22亿元,边民参与交易13.09万人次,带动边民增收523.6万元。
以“美丽家园示范”建设绿美乡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组织乡村干部、巾帼妇女、基干民兵等拆临拆违120余处,常态化开展“周二乡村联合办公日”、每月“乡村环境提升日”“乡村政策宣讲日”,建设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等“六微”350余处。着力打造“最美边境线”,聚焦公路沿线、边境沿线等梳理人居环境点位46个。以河口镇(口岸园区)为核心,向“莲花滩乡—瑶山乡—老范寨乡—河口镇”“河口镇—南溪镇—桥头乡”双廊延伸,以桥头乡东瓜岭、河口镇南屏社区大湾小组等24个“书记领办”项目村、党建示范村等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资源持续投入建设,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把边境地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新家园。
以“和谐善治示范”推动乡风文明。深化党建引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个三”机制,建立“红黄绿”三色等级预警及“村社—乡镇—县级”3级调处机制,化解矛盾纠纷330件。压实“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责任,推行“党员中心户+十户联防”模式,建强网格员队伍。深化“千名干部访万户·群众考核评干部”行动,成立48支村(社区)“群众自治监督队”“法治宣讲小分队”,持续推进“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等活动。
以“守土固边示范”深化边境治理。实体化运作国门党建一体化“大党委”,全覆盖成立4个抵边乡镇“联合党委”,27个抵边村(社区)选派54名民警(官兵)担任副书记、副主任或党建指导员,建立边境管控力量联勤联动机制。推动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落实属地责任,落实“四查看一报告”制度,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和网格员落实直接责任。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实施好“枝繁干壮工程”和“幸福花开”“石榴红”等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把沿边行政村打造成为“云岭先锋强边固防村”“一村一品”专业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村,建成边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