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安宁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以“十个一”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制定一批政策文件。制定《安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安宁市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纳入一报告”实施方案》等一批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学习、宣传、督查、考核4大制度,确保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培育一支民族工作队伍。培育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解说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员、校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库成员、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民族宗教工作网格员,建立由50余个会员单位组成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组织,保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力有效开展。
抓实一批教育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领导干部、“万名党员进党校”、村(组)干部培训中,邀请专家、教师授课47场次,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课程。党员干部受教育覆盖率达95%,不断强化“五个认同”。
打造一批教育基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教育基地、实践中心、民族文化传习馆、红色教育基地等50余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挂牌安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企业宣教基地1个、校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10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创作一批宣传产品。创作布袋、雨伞、笔筒等文创产品,印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手册》宣传教育材料,创作《螳螂川畔一家人》微电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科普》动画视频等网络宣传作品,创作《那龙骑兵》《红梨》《红梨酒》《滇剧唱村规民约》等融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滇剧作品在乡村上演。
挖掘一批先进典型。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人、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4人、云南省劳动模范称号1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人、云南好人10人,评选各领域民族团结模范26名、民族团结示范户400余户,以先进典型凝聚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打造一批示范点。实施“五个100”创建工程,目前培育各级示范单位483个(其中,全国1个、省级11个,昆明市级63个),打造曹溪寺、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方院区)、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等一批观摩点,实现由全域创建向系统创建深化,以示范引领形成同心。
实施一批文化保护工程。推进曹溪寺、温泉摩崖石刻、八街文庙、李方英故居、摩所营锁水阁等修缮项目,出版发行《片羽尘落》《找寻历史的足迹》《螳川遗珍:安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螳螂川》等展现安宁历史文化的作品,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有力支撑。
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连续3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瞻仰烈士墓、祭奠先烈等活动,举办梨花节、葡萄文化旅游节、樱花季·田园跑等一系列旅游促“三交”活动。
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实施“一廊两带三群四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打造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示范长廊、工业辐射带动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带、乡村旅游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三个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群、四个机关示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