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举措,持续推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为民族文化发展增光添彩,谱写出新时代勐腊的绚丽篇章。
政策引领,筑牢传承基石。勐腊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晰保护传承目标、任务和责任。制定《勐腊县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责任清单》《勐腊县贯彻落实云南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责任清单》等措施。
挖掘精髓,激活民族记忆。为摸清少数民族文化的“家底”,勐腊县组织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深入各乡镇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全面、系统的文化调研。通过走访、记录、整理,挖掘出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民俗活动和口传文化。建立了详细的少数民族文化档案,为后续的保护传承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2021年来,勐腊县完成文化项目建设6个,项目内容涉及傣族章哈、茶文化、彝族芦笙、傣族服饰、秋千等民族体育运动、瑶族民间文化、哈尼族曲律、民族文化进校园等。
匠心育才,传扬文化薪火。注重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工作,以“三区”人才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文艺骨干力量,选派优秀文化工作者下乡扶持,对业余文艺团队和群众自办文化活动进行指导和培训,培养一批民族民间文化队伍及乡土文化人才。围绕基层文化建设、非遗、民族歌舞、民族体育项目等开展乡土歌曲、民族舞蹈、花灯、戏曲、书法、绘画等各类培训累计78期2340余人次参与,开展傣族章哈、傣族服饰制作、彝族芦笙、秋千运动等传承人培训20余期,1000余人次参与。通过举办培训班、师徒传承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热爱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同时,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文旅融合,创新保护模式。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护。建立了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此外,充分发挥勐腊县旅游资源优势,以“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为抓手,举办“嘎汤帕”节、澜湄文化艺术节、喜迎新春庆佳节、彝族“二月八·百诗佳节”、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勐腊县庆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和傣历1385新年节、渔文化节、瑶族“盘王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茶文化、渔文化、民族节庆文化等多个活动品牌的民族特色旅游景区和线路,通过旅游带动文化传承,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强化宣传,展示文化魅力。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围绕建州年庆、民族节日等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节、民俗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风采。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精美的文化宣传视频和图文资料,依托泼水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制作音乐剧《萨瓦萨丽,你好!无忧勐腊》、音乐MV《哆歌水水水》等民族音乐作品,进一步向外宣传推介勐腊,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点赞。同时,积极与外界交流合作,参加各类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提升了勐腊县少数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