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罗平县旧屋基乡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法湾村委会为试点施行“五式治村法”,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湾村委会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云南省文明村镇”;法湾村委会的大补懂村、小寨村获“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条约式治村,有效引导群众自治。结合当地民风习俗,在保障基层民主、管理公共事务、爱护环境卫生、促进团结进步、推进移风易俗、传承民族文化、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团结和谐“最大公约数”的7条村规民约。把村规民约制度牌张贴到各个村寨,印制在“爱心超市”积分卡的背面,分发到每户农户手中。利用群众会的时机,组织群众对乡规民约进行有奖朗读、背诵等活动,开展集体宣读、宣誓的仪式,使村规民约在群众中入脑入心。利用条约培育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通过乡规民约规范约束引导,逐步实现法湾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每村每寨和谐有序、干净宜居、民族团结,构建了文明和谐文明新面貌。
标杆式带人,有效发挥“蝴蝶效应”。注重党建引领网格化,建强党组织与社会治理有效结合。健全完善农村党员责任区制度,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全村共有党员35名,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5户为一个网格小组,明确党员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通过挂牌上岗、承诺践诺、联系农户等活动方式,重点做好政策的“宣讲员”、情况连接的“情报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等,调动广大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开展“彝乡致富带头人”活动,树标杆、谋带动、促增收,让缺少技术、资金的群众在带头人的带领下增收致富。依托那色峰海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了餐饮协会规范服务秩序,大补懂村的王国翠是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之一,在她的带动下,大补懂村开办10家、小寨村开办5家农家乐,推动了村民共同发展致富。
积分式鼓励,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居民上报二维码覆盖到了法湾村委会的7个村子,村民随手扫码,便可进入居民上报小程序,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上报问题。系统后台根据村民上报问题时的照片及地点反馈至村委会,之后村委会派人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反馈居民,使村民更具参与感。同时,以积分奖励兑换的形式,为每一位热心上报的居民都给予5个积分点,累计的积分可以兑换日常商品。法湾村委会将村庄的事变为大家管,如今,在社区里居民人人都是社区治理的共管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充分加强。
重奖式育人,有效强化正面引导。深入推进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重奖优秀困难学子,对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大学、研究生等不同阶段的优秀学生予以奖励,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500至5000元的资金奖励。针对当地优秀学子就读大学困难,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扶的组织形式,筹集工会爱心资金、牵线搭桥寻求爱心人士支持。
鱼水式聚人,有效实现共治共享。始终以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密切党群干群“鱼水”关系,把党组织建成“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堡垒作用。以汇民意、解民忧、聚民智为主线,深入开展“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活动,实行乡党政联系点包村、乡村干部包村(组)、党员干部联户,走村串户、了解需求、解民所需,以实际行动惠民,解决群众急盼;以“阳光议事”为抓手,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探索推行乡贤参与村级监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法治宣传栏、法律服务点、人民调解室等法治阵地,提供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让群众熟悉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依法治村,自觉按法律办事;落实村级重大决策事项“四议两公开”,大力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全透明”公开,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融合干群提干劲,围绕组织号召干、领导领着干、党员带头干、干部争着干、群众跟着干的“五个干”实践活动,与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结合起来,开展“让党旗在彝村飘扬,让党徽在基层闪光”“干干净净奔小康”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