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靖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曲靖市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各级巡察、政绩考核,作为曲靖市“十四五”规划和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教育主体培训班、公务员初任培训、“万名党员进党校”和“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委员制和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高位推动、各部门通力协作的整体联动工作网,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全面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强化法治保障,将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法治建设“1+3”规划体系、法治责任“1+3”制度体系和法治创建“1+3”指标体系,融入《曲靖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曲靖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等八部地方性法规,修订完善《征求立法意见及反馈工作办法》等四项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城乡一体、条块协同、精准服务的党建引领基层民族事务治理新模式,选派1188名职级干部和专业人才下沉乡(镇、街道)、5114名基层治理工作队队员入驻村(社区),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建设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设立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窗口,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纳入基层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定制开发曲靖市域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曲靖治理”App,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深化宣传教育。曲靖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范畴,多措并举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18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3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和3846所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深入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教育和国情教育。
在全市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和“五史”教育课程,常态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打造珠源百姓宣讲团品牌,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10万余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组建“珠源石榴红”宣讲团,构建“珠源石榴红——谈、讲、读、创、比、拍”宣传矩阵,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联网+融媒体+大数据”行动,实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字、网络有信息、社会有氛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声有色、可感可触、可亲可及。
深度挖掘珠江源文化、爨文化、铜商文化、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等蕴含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持续擦亮会泽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名片,不断增强全市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2015年以来,全市投入专项经费1148万元,实施完成省级民族文化项目96个。滇剧《爨碑残梦》、报告文学《大道健行》、彝族舞蹈《确哦确比》等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舞蹈“荷花奖”等奖项。
坚持共建共享。曲靖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各族群众携手并进、共同富裕的惠民工程,更加注重发展质效,不断加快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
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社会扶贫、沪滇扶贫协作的大扶贫格局,整合各级资金781.83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58万个,联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示范点197个,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建立“三联三争”机制,建成“绿币爱心超市”1181个,服务群众185万人次,全面消除“空壳村”“薄弱村”。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深度融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解决各民族流动人口住房、就医、就业等问题,中心城区已成为104.6万名各族群众大融居的共有家园;建成461个易地搬迁点,集中安置各族群众19.3万人,形成了各族群众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的生动局面。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产、城、园”联创共建,打造促就业、促增收、促团结的“三联三促”品牌,各族群众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氛围更加浓厚。
2024年,曲靖市本级、麒麟区创建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其他8个县(市、区)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涌现了麒麟区“心心相融、共美麒麟”“石榴红超市”、会泽县“万心齐会、千籽同泽”、沾益区“同饮珠江水、共护珠源美”、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与贵州兴义三江口镇和广西西林马蚌镇建立跨省区联合党工委“共创党建‘一盘棋’、生态一体化、发展一条路、幸福一家事、和谐一幅画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一大批示范典型。
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汇聚起了珠源各族儿女大团结、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