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宁洱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开辟了“1126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践经验,在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上作出示范,着力建设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宁洱样板。
聚焦“一条主线”,实现既要“管肚子”向更要“管脑子”转变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创新“党建+民族团结+N”教育模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把重温民族团结誓词纳入支部主题党日自选动作。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4支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三年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教育及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达780余场次,覆盖8.2万人次。
抓牢“一个载体”,实现既要“有特色”向更要“树品牌”转变
宁洱县坚决扛实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的责任担当,持续健全完善普洱民族团结园软硬基础设施,多形式集中展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已成为全县16万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成为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的感召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纷纷掀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热潮,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奋斗姿态,唱响民族团结幸福歌。现有可体验、可借鉴、可复制的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70个。
打造“两条环线”,实现既要“听讲说”向更要“亲体验”转变
着力打造以民族团结园为中心,以县城周边和乡镇为环线的“两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线路,建设“三项计划”“两山论”“共有精神家园”等实践基地。连接县城民族团结园、方有富故居等10个教育基地和9个乡镇教育基地全覆盖,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广场、主题街区、十一进示范点。民族团结园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入选教育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推进“六个共融”,实现既要“搞创建”向更要“作示范”转变
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法治和安全工作“六个共融”。制定《宁洱县“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宁洱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全覆盖方案》等文件,做到任务清单化、责任明晰化、制度常态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创建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积极开展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工作,打造林业碳汇新质生产力,开发“宁保绿碳”碳汇产品。被评为咖啡“一县一业”特色县,完成1500亩茶园有机转换认证,入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3年重点产茶县域,普洱工业园区宁洱园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构建开放包容、融荣共居的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打造“民族一家亲”工作品牌。组建民族团结进步跨行业、跨区域创建联盟,选树宁洱县民族团结互嵌共融示范社区、破解自发移民安全稳固住房“难题”等一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经验典型。加快《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保护传承条例》重点立法工作步伐,健全完善由统战、公安、司法、民宗等部门参与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建有社会治理网格1348个,积极排查化解民族领域风险,守牢安全底线。
推出“三项举措”,实现既要“传经验”向更要“重创新”转变
“民族团结+红色誓约”。在创建工作中,全县各族人民始终不忘初心、奋斗筑梦,以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魂,以共同体意识领航,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全县729个基层党组织1万余名党员走在前、干在前,鲜艳的党旗飘扬在创建工作第一线;10余万干部群众“传承精神·续写荣耀”,牢记铮铮誓言,赓续红色基因;深挖誓词碑70多年辉煌历程,发挥其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强化誓词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的理论研究,推介誓词碑精神、誓词碑故事、誓词碑先进典型“三张”名片,激发各族人民积极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构筑“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奋斗、同心筑梦”的精神家园。
“民族团结+黄金大道”。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决策部署,抢抓中老铁路全线贯通带来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工业和物流两个园区,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口岸经济、县域经济高速发展,打通以宁洱为核心、面向滇南各州市、贯通东南亚国家的高铁时代飞速发展的“黄金大道”。中老铁路通车至2023年12月,中老铁路宁洱站货运物流量突破136.84万吨,成为中老铁路木制品及咖啡运量最大货运站。各族群众出行互联互通愈加频繁,宁洱县以滇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交通要道陆路交通区位优势愈加显现。
“民族团结+绿美家园”。以构建绿美家园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全县完成绿化面积132.8万平方米,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6.6%,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成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2个、市县级绿美村庄180个,建设绿美农村公路252公里,9个项目被评为全省标杆典型,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抓住宁洱被列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的机遇,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宁洱县林业碳汇量预计至2033年达到最高值167万吨,碳汇价值约5800万元人民币。宁洱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