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镇沅县“五个互嵌”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来源:普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4-10-25 18:16:08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普洱市镇沅县通过抓实“五个互嵌”,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推动各民族在经济、社会、空间、文化、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推动经济互嵌促发展。发挥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两山”农民技术学校等培训阵地的作用,全县90%以上农村劳动力人口接受技能培训,持有职业等级证书3364人、合格证书30351人,涵盖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养老护理、电商运营等42个工种。“十四五”以来,开发城乡公益岗9358个、新增城镇就业557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2.21万人次;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5.838亿元,带动就业6499人。东西部劳务协作不断深化,组织开展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等专场招聘会132场、推送就业岗位5.2万个。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引培,培训高级工216人、技师35人。

推动社会互嵌促团结。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建立“133”模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优化“一张网格”、建立“三个机制”,搭建“三个平台”。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范围与质量不断提高。建立党员结对联系群众常态化服务机制。以“红色驿站”“初心驿站”等红色站点为主体,打造党员之家、党建活动中心、干群交流中心,统筹推进村级基层党建、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纠纷调解、经济发展、平安创建等重点任务,搭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

推动空间互嵌促融合。强化社区服务供给保障机制,推动各类资金、资源下沉,统筹建设社区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族居民互嵌式居住。完善教育文化服务设施,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达92.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86%。创建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7所,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3所。建成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1个,全面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全达标。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长,城镇市容市貌逐年改善提升,各族群众对城乡生态宜居满意度逐年提高,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县荣誉,国家卫生县城通过第四轮复审。

推动文化互嵌促认同。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全县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传承人2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7项,传承人27人。城乡体育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持续举办“茶王杯”全国陀王争霸赛、“瓢鸡文化节”“茶叶开采节”“十月年节”“畲葩节”“火把节”等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和群众性交流联谊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普洱镇沅县全国陀王争霸赛”获“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族项目”“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民族项目”称号。

推动心理互嵌促信任。利用镇沅发布、七彩云端等媒体平台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向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深化平安乡村、法治乡村、乡村创新治理建设,“八五”普法等各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培训“法律明白人”1000人,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全国基层治理示范村1个。建成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乡镇、村(社区)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29个,全县登记人民调解员2443人,调解成功率达96%。建成村(社区)应急平台113个,实现20户以上小组应急广播全覆盖。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