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安宁市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来源:昆明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 2024-11-06 17:38:41       【字体:大    中  

近年来,昆明市安宁市县街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努力探索做好民族工作的新路子,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向发力、融合发展的精彩华章。

强化组织引领,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始终把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作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思路,将党员教育培训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相结合,坚持将主题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民族工作政策融入到日常学习教育中。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主题党日等活动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宣传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互促互提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聚焦产业发展,拓宽民族团结“致富路”。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发展产业经济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立足本土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依托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村企联手共建等方式,推行“村村抱团”的发展模式,绘就“双村—鸣矣河村—石庄村—王家庄村”等区域内经济小循环蓝图,达到优势互补、经验互教、资源互享,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组团发展种植“羊肚菌”约118亩,种植“赤松茸”等食用菌及“草莓蕃茄”农特产品。同时,多渠道开发“体验式”经济,持续推动农业农村资源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文化传承等产业深度融合,串点成线,形成一条集党性教育、技能培训、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发展路线,12个村(社区)实体产业初显成效,铺就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致富的发展道路。

厚植文化沃土,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通过举办“红梨文化旅游节”“火把节”“花山节”等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先后举办两届“三泊流韵·振兴杯”乡村篮球赛事,共吸引71支队伍800多名各族运动员参赛,吸引1万多游客,带动经济收入近20万元。在元旦、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组织村文艺演出队伍编排民族团结文艺作品,开展文艺演出、健身操、广场舞、芦笙演奏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深挖县街街道石庄滇剧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创作推出《法治意识要加强》《红梨酒》等滇剧作品。建立非遗示范传习所2个、非遗展示馆2个,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聚焦人才融合,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不断筑牢民族团结人才之基,通过“夯基础、引能人、助融合、促增收”建立专家人才工作室5个,聘请中国农大教授为“荣誉村长”“荣誉副村长”,吸引智库专家助力雁塔村发展。坚持校地融合发展,建立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安宁职教园区与雁塔村乡村文化培育和重塑合作机制,借助高职院校智库资源,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在石庄村建立王润梅滇剧表演示范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国家“红梨专家”舒群工作室,建立云南花灯表演技能大师金正明工作室,在乡村培育出一批“有绝活、有本领、懂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激发了干部群众创业干事热情,筑起建设美好家乡的“同心圆”。

打印页面      |     分享到:
分享到: